[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下摆臂连接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2822.6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易军庭;韩仕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下摆 连接 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中的下摆臂连接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下摆臂连接轴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地增多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整车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整车的可靠性、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舒适性成为轿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轴套是指滑动轴承的外环,如果结构不合理,将会影响车辆的安全驾驶,为了达到更好的整车可靠性、舒适性,降低整车的振动和噪声。汽车的下摆臂和副车架采用结构更加合理的轴套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整车性能。如果轴套本身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还未优化到位,造成汽车下摆臂和副车架间的作用力不能很好地被释放和过渡,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从而降低下摆臂和副车架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对汽车下摆臂和副车架间的连接轴套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安全性好,制作简单,结构合理,成本较低,且可以降低汽车行驶时下摆臂传递给副车架的振动,以及降低汽车行驶时下摆臂与副车架产生的噪音的一种汽车下摆臂连接轴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汽车下摆臂连接轴套,包括金属内衬套、减震橡胶和金属外衬套,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通过减震橡胶连接。
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通过减震橡胶粘接,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之间是通过将减振橡胶经注橡机的硫化作用后注入,然后使之牢固的粘接在一起。
金属内衬套与副车架固定连接,金属内衬套的两端面均设置为齿形结构,当金属内衬套安装螺母并将螺母打紧后,金属内衬套的齿面压入副车架的安装面内,从而保证了金属内衬套与副车架的位置固定。
金属外衬套与汽车的下摆臂上的轴套安装孔连接,金属外衬套与汽车下摆臂上的轴套安装孔是过盈配合的,当金属外衬套压入下摆臂后,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出力和拉出力,保证汽车在行驶时,下摆臂在运动受力过程中,始终保持与金属外衬套的良好配合。
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通过减振橡胶经注橡机的硫化作用,使之粘接在一起。在金属内衬套与减振橡胶的连接部分,中间设置一突出的大圆台,这样可以使得金属内衬套与减振橡胶的硫化粘接面积变大,可以提高其粘接强度。
减振橡胶的结构与受力分析:在受力区一与受力区二,减振橡胶主要受金属内衬套和金属外衬套相对运动时的挤压力,不受拉应力。橡胶承受压应力比承受拉应力的能力要强,从而提高了减振橡胶的使用寿命。由于减振橡胶的实际装车状态决定了受理区三与受理区四的橡胶受拉应力远小于受力区一和受力区二,因此,受力区三与受力区四的结构是橡胶直接与金属内衬套和金属外衬套连接。此结构把变形量大的区域做成断面,把变形量小的区域做为支撑连接,合理地优化了减振橡胶,使连接轴套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一) 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二) 连接装置配合牢靠,安全性好。
(三) 延长了减震橡胶的使用寿命。
(四) 降低汽车行驶时下摆臂传递给副车架的振动。
(五) 以及降低汽车行驶时下摆臂与副车架产生的噪音,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区域示意图
其中,1——金属内衬套、2——减震橡胶、3——金属外衬套、A1——受力区一、A2——受力区二、B1——受力区三、B2——受力区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 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内衬套、减震橡胶和金属外衬套。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通过减振橡胶连接,减振橡胶是经注橡机的硫化作用,使金属内衬套与金属外衬套粘接在一起。在金属内衬套与减振橡胶的连接部分,中间设置一突出的大圆台,这样可以使得金属内衬套与减振橡胶的硫化粘接面积变大,可以提高其粘接强度。金属内村套与副车架配合,金属内衬套两端面都带有齿,为齿形结构,当金属内衬套安装螺母并将螺母打紧后,金属内衬套的齿面压入副车架的安装面内,从而保证了金属内衬套与副车架的位置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2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叉管轨道
- 下一篇:一种在编织袋内部涂覆异氰酸酯组合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