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1642.6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8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舜天高新炭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跨接 电极 断裂 石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
背景技术
内热串接石墨化炉是70年代发达国家用于石墨化电极生产的先进技术,80年代传入我国,我国在消化、吸收国外新进技术的同时,也结合我们石墨电极生产的实际,对该炉的部分结构有所创新和完善,使其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我们引进内连接式串接炉,内连电极(跨接电极)为活动极,即如图1所示。活动极跨接电极两端与正负导电电极固定极,由待石墨化的电极柱连接成供电回路,而且两固定极两个平面要求平行,且与活动极一个平面 “绝对”平行,这时当活动极跨接电极两端受力时才可能与炉内带石墨化的电极间为正压力,分力“为零”或为最小,由于客观上两柱长绝对相等,而且有时还要装入多柱产品,要求四个力点平行是很难做到的。若偏差过大,在跨接电极的某一处就会产生正压力以外的分力,对跨接电极有扭矩作用力,即“剪切力”,使跨接电极产生倾斜。实际生产中跨接电极也经常产生断裂,轻则影响产品质量,重则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一种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其能够有效避免跨接电极断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包括炉墙、位于炉墙内的中间隔墙、设置在所述炉墙上的正负导电电极、以及位于炉墙内的跨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电极为固定电极,其固定于所述炉墙上;所述正负导电电极为活动电极,该活动电极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位于炉墙内的待石墨化的电极柱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正负导电电极为活动电极,分别在外力作用下与石墨化电极连接,因此不会出现由于两个石墨化电极长短不通或内部结构变化等不一致而导致跨接电极断裂,同时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炉墙;200、中间隔墙;300、正负导电电极;400、跨接电极;500、石墨化电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抗跨接电极断裂的串接石墨化炉,包括炉墙100、位于炉墙内的中间隔墙200、设置在所述炉墙上的正负导电电极300、以及位于炉墙内的跨接电极400;所述跨接电极400为固定电极,其固定于所述炉墙100上;所述正负导电电极300为活动电极,该活动电极300用于在外力P作用下与位于炉墙内的石墨化电极柱50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生产实际,研究电极、导电跨接电极及固定电极受力情况产生的。因在通电过程中视电极断面积的大小,跨接电极要承受20T左右的压力,所以折断电极或者几炉后折断电极的问题时有发生。根据长时间生产经验及跨接电极受力图的分析,发明人发现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待石墨化的电极柱长、短的误差,及送电过程中产品内部结构差异,膨胀、收缩大小差异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活动极改为固定极,原正负导电电极固定极改为活动极,经几炉的生产收到了好的效果,没有石墨电极折断的质量问题了。改进以后,通电的电极柱两边无需刻意的要求长度相等,因活动极导电电极电极柱长可调节,若柱短可伸出长,若柱长可伸出短,完全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从此即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也没有因柱长差距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舜天高新炭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舜天高新炭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1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