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吊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0716.4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7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兆;赵理郁;张长城;刘子峰;易佳佳;肖浩;李海松;黄昌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吊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起吊重物的吊具包括吊钩,然后通过吊钩直接与缆绳相连,该吊具在使用过程中,缆绳同吊钩之间磨损较为严重,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缆绳断裂,出现安全事故,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起吊连接装置,通过采用多根缆绳的动摩擦代替单根缆绳的静摩擦,使得尽量减少缆绳的承压以及缆绳和设备的磨损,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吊连接装置,包括吊钩;轴,固定连接吊钩;轴套,套接固定轴;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分别固定在轴套两侧;支撑座,套接固定轴,其底部分别固定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滑轮组,转动连接支撑座左端;第二滑轮组,转动连接支撑座右端。轴套螺接轴。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螺接轴套。支撑座螺接轴、第一底板、第二底板。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根缆绳的动摩擦代替单根缆绳的静摩擦,使得尽量减少缆绳的承压以及缆绳和设备的磨损,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吊钩;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3、轴套;4、支撑座;41、左端;42、右端;5、轴;61、第一滑轮组;62、第二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提出一种起吊连接装置,包括吊钩1;轴5,固定连接吊钩1;轴套3,套接固定轴5;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22,分别固定在轴套3两侧;支撑座4,套接固定轴5,其底部分别固定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22;第一滑轮组61,转动连接支撑座4左端41;第二滑轮组62,转动连接支撑座4右端42。轴套3螺接轴5。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螺接轴套3。支撑座4螺接轴5、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22。
通过使缆绳配合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使在通过缆绳拉动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时,将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作为动滑轮使用,从而使得在拉动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上升的过程中,使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之间的滑动摩擦代替静摩擦,使缆绳与第一滑轮组61、第二滑轮组62之间的磨损最小,以保证安全,另外,由于本装置中包含第一滑轮组61和第二滑轮组62,不仅使在拉吊重物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重物的拉力由四根缆绳分担,使得缆绳不易发生断裂,而且可以使重物在拉吊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0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拉铆枪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旋转开合式硬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