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0449.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7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汤昊;吴锡雄;成信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迪能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B1/04;B65B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可由多种形式的能量变化得到,其中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成功开发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比能量高、体积小、无维护、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逐步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扩展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在工业化生产中,电池材料合成通常需要先将电池用原材料经过研磨装置研磨后得到电池材料前驱体,再反应合成电池材料才能使用,其中电池材料前驱体在制备好后一般储存在容器中待之后合成电池材料使用。
一般在电池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电池材料前驱体的储存是人工将材料加入装置中完成的,因为电池材料前驱体是粉末状固体颗粒,容易在空气中四处飞散,既使电池材料前驱体损失而得不到完全利用,又会使空气中漂浮的电池材料前驱体颗粒通过人体鼻腔进入人体呼吸道系统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电池材料前驱体使用率、工作环境良好的自动加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加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料仓、加料器、导管、传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料仓和所述加料器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加料器下部,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自动加料装置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残料收集器,所述残料收集器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下部,所述加料器的出料口与所述残料收集器的收集口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储料仓和连接管,所述除尘器和所述储料仓连接,所述除尘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加料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罩住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料仓和所加料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料装置,电池材料前驱体直接加入盛料装置中,防止了电池材料前驱体颗粒物在空气中的漂浮,减少了电池材料前驱体的损失,同时使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有害物质含量少,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所述自动加料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能有效控制整个生产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加料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驱动装置,2、料仓,3、加料器,4、导管,5、传送装置,6、控制装置,7、残料收集器,8、除尘器,9、储料仓,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加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料仓2、加料器3、导管4、传送装置5、控制装置6、残料收集器7、除尘装置和外罩,所述驱动装置1、所述料仓2和所述加料器3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导管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连接,所述传送装置5位于所述加料器3下部,所述控制装置6位于所述自动加料装置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装置1连接。
所述残料收集器7位于所述传送装置5的下部,所述加料器3的出料口与所述残料收集器7的收集口对应。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8、储料仓9和连接管10,所述除尘器8和所述储料仓9连接,所述除尘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管10与所述加料器3连接。所述外罩罩住所述驱动装置1、所述料仓2和所加料器3。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加料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打开驱动装置1,待加料的电池材料前驱体通过导管4进入到料仓2中,通过控制装置6输入加料参数,传送装置5运行,所述传送装置5上放有待盛装电池材料前驱体的坩埚,所述坩埚可以采用不与电池材料前驱体发生反应的陶瓷、石墨、石英等材料制成,所述坩埚运行到所述加料器3的出料口下,所述加料器3向下运动,往所述坩埚中加料,待加满后,所述加料器3向上运动,加料结束,随着所述传送装置5的运行按照上述方式不断加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迪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因迪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0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终点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水泥生产与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