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刚度混凝土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0357.2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混凝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刚度混凝土梁结构,属于混凝土梁的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使用中,由于建筑功能的改变,或现有结构缺陷等原因,需要对主要承重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加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承载能力和使用要求两方面。现有的加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加大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以解决钢筋混凝土梁变形和裂缝等方面的缺陷,但这种方法在施工中必须要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表面的保护层剔除、在原有钢筋上补焊加强钢筋、支撑模板、现浇混凝土和养护等一系列过程,施工难度大和工期长。另一种方法是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表面的保护层剔除,用钢板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等缺陷处的外侧四周包裹一层,并将钢板与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内的钢筋焊接成整体构件,最后用水泥灰浆修补平整。虽然这种方法也可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但这种方法也需要剔除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保护层,露出内部的钢筋,以便于与外包钢板焊接成整体构件,最后还需要用水泥砂浆修补。虽然不需要如第一种方法进行支模和二次浇筑,但施工起来还是相当麻烦;另外由于外包钢加固重要是利用钢材的强度,由于截面形式所限,其对于提高构件的刚度效果有限。另外上述的两种方法都对原有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有一定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刚度混凝土梁结构,以在不破坏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简单的结构、快捷的施工方法来提高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从而满足承载和使用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刚度混凝土梁结构为,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梁的四条棱边设有角钢,钢筋混凝土梁上部的两根角钢之间经一组等间距的连接扁钢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上部的两根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梁下部的两根角钢之间经一组等间距的垂直扁钢连接,垂直扁钢的长度大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加构架钢梁的高度,垂直扁钢的底端与构架钢梁连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角钢和构架钢梁的长度与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相同。
前述结构中,所述角钢、连接扁钢、垂直扁钢和构架钢梁的厚度为5-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剔除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保护层,不会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和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和损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四条棱边上的角钢和连接角钢的连接扁钢和垂直扁钢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箍紧,形成了钢—混凝土的构件组合截面。该截面较之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得到了有效的增加,同时发挥了构架钢梁材料的高强特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大大提高了现有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防止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在出现裂缝处断裂或变形。另一方面焊接在垂直扁钢底端的构架钢梁可以方便的与如需要增加的单轨吊车等载荷进行连接。可很好的满足各类结构改造中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加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钢筋混凝土梁、2-角钢、3-连接扁钢、4-垂直扁钢、5-构架钢梁、6-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刚度的方法所构成的,该方法采用角钢和扁钢焊接成框架结构将混凝土梁包裹在其中,框架的底部焊接有用于固定载荷的构架钢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①、先将钢筋混凝土梁的四个棱边局部突出部分打磨平整,棱边倒圆角,圆角半径大于角钢内圆角半径;然后用水泥砂浆涂在两根角钢内侧,将两根角钢扣在钢筋混凝土梁上部的两条棱边,用夹具使将两根角钢内表面紧贴在钢筋混凝土梁上部的两条棱边上,然后通过一组等间距设置的连接扁钢将两根角钢点焊在一起;角钢沿钢筋混凝土梁四个棱边全长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0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户型舒适住宅房
- 下一篇:整体支架的隐形护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