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工作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8129.6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山;李丙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王聪 |
地址: | 2018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工作灯,尤其是由USB(通用串行总线)开关通过MCU(微控制器)控制来电量指示灯工作的多功能工作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第四代绿色环保LED(发光二极管)固态光源,这种LED固态光源能耗低、光效高、使用寿命长,可广泛用于铁路、电力、公安、钢铁等企事业单位做移动照明使用。
现有工作灯的电量显示一般都是长显示,对外充电输出模块的USB口也时刻处于待输出状态。而电源自身的电量是有限的,若电量指示灯处于长亮,将会损耗电池的电量,而且还会使模块中的元件快速老化;这样就会造成电路待机时间或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小,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电量指示灯处于长亮,对外输出模块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而损耗电池的电量,并且使模块中的元件快速老化,造成电路待机时间或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小,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工作灯,包括一MCU、一USB开关以及一第一电阻,所述USB开关一脚接地,另一脚与所述MCU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第一电阻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一LED照明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MCU的采样引脚相连;所述电量指示灯与所述MCU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电量指示灯由多个指示LED组成;所述USB开关给所述MCU一控制信号,所述MCU接到所述控制信号后,从所述第一电阻处采样输出电流,并与一基准电压比较之后,根据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基准电压的差值,所述MCU基于所述差值点亮所述电量指示灯的指示LED;所述USB开关断开时,所述MCU接收到一关断信号,使所述MCU处于待机状态,并使所述电量指示灯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MCU从所述第一电阻处采样输出电流后,与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一差值电压,所述MCU根据所述差值电压,使所述电量指示灯显示。
较佳地,所述的电量指示灯包括一双基色的第一LED、一第二LED和一第三LED,所述MCU控制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LED、第二LED和第三LED;当所述差值电压超过一第一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一LED显示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二LED、第三LED不亮;所述差值电压超过一第二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一LED显示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二LED、第三LED不亮;所述差值电压超过一第三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二LED显示,而所述第一LED、第三LED不亮;所述差值电压超过一第四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三LED显示,而所述第一LED、第二LED不亮。
较佳地,所述工作灯还包括一对外输出模块,所述对外输出模块的使能端与所述MCU一控制引脚相连,并在其输入端连接一LED照明供电电源,在其输出端连接一第二电阻;当所述USB开关给所述MCU一启动信号时,所述MCU通过所述控制引脚激活所述对外输出模块的使能端,从所述LED照明供电电源对外充电;所述MCU从所述第二电阻处采样电流信号,以判断是否有充电设备接入以及充电是否完毕,所述MCU如果没有接到所述信号且工作在充电模式下,则会使所述电量指示灯处于频闪状态。
较佳地,所述工作灯还包括一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直接与所述LED照明供电电源相连,其输入端接一DC5V电源;在接入外部DC5V电源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开始对所述LED照明供电电源充电。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使用一USB开关控制电量指示灯及对外输出模块工作,有效地减少待机和有效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了电路损耗及元件老化,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工作灯的工作流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8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下一篇:纳米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