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管防松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混凝土泵车泵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8128.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黄毅;杨军波;罗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管防松 装置 包括 混凝土泵 车泵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管防松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混凝土泵车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混凝土泵车或布料机的混凝土输送装置由输送管1和臂架构成,输送管1通常由一系列的弯管、直管、管夹和输送管支撑组成,输送管1与臂架之间通过悬臂式的输送管支撑连接。目前混凝土输送管的支撑和固定方式以连接板和弯管支架3做支撑,用U形螺栓2或其它螺栓连接的方式将输送管1固定在连接板和臂架上,然后用螺母拧紧。混凝土泵车在泵送过程中,两个混凝土输送缸交替动作,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输送管1连续输送到末端软管指定的位置。针对现有混凝土泵车进行大排量泵送时,混凝土在输送管1内以很快的速度进行脉动式流动,混凝土在输送管1内的脉动式流动惯性力和冲击力作用于输送管1上,使输送管1的抖动很明显,这种抖动和动态载荷传递到支撑和螺栓,容易造成支撑部位的螺栓断裂、螺母松动甚至掉落,所以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维修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U型螺栓2与输送管1的接触面积小,承受的剪切力和压力较大,容易断裂和松动;在U型螺栓2上有一个弹性套,但弹性套轴向尺寸较小,难以达到有效缓冲和减振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紧固性较强的输送管防松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混凝土泵车泵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管防松装置包括:支撑管架;第一半管套组件,第一半管套组件的外侧壁与支撑管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半管套组件,与第一半管套组件配合形成内径与输送管的外径相配合的筒体结构;以及紧固结构,可拆卸地紧固连接第一半管套组件与第二半管套组件。
进一步地,紧固结构包括卡箍组件,卡箍组件套设在筒体结构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卡箍组件包括:第一半卡箍,第二半卡箍,与第一半卡箍相对设置,第二半卡箍的第一端与第一半卡箍的第一端铰接连接,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与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与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通过卡箍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卡箍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连板;第二连板,与第一连板相对的设置,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与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相对并共同夹设在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之间;第一连接件,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第一连板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连板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第一连板以及第二连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具有沿第一半卡箍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具有沿第二半卡箍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台,卡箍紧固组件还包括手柄和第三连接件,手柄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铰接在第一连板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连板的第二端之间,手柄位于第二半卡箍的外侧并具有卡紧状态和松弛状态,手柄的第一端包括端部凸起,第二凸台面对手柄的一侧包括凹面,在卡紧状态下,端部凸起与凹面抵紧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的外侧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凸出部,两个第一凸出部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件安装孔,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的外侧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凸出部,两个第二凸出部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件安装孔,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与第二半卡箍的第二端通过卡箍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卡箍紧固组件包括:第四连接件,穿过两个第四连接件安装孔连接在两个第一凸出部之间;锁紧件,锁紧件的轴向与第四连接件的轴向垂直设置,锁紧件的第一端设置有垂直于锁紧件的轴向设置的第四连接件套设空间,锁紧件通过第四连接件套设空间套设并铰接在第四连接件的位于两个第一凸出部之间的位置上,锁紧件的第二端伸出两个第二凸出部之间的间隙并通过锁紧止挡部紧固在两个第二凸出部的远离第四连接件的一端的外端;第五连接件,第五连接件通过两个第五连接件安装孔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出部之间位于锁紧件外侧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第一半管套组件包括第一半管套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半管套内侧的第一弹性减振半圈,第二半管套组件包括第二半管套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半管套内侧并与第一弹性减振半圈相对应的第二弹性减振半圈,第一弹性减振半圈和第二弹性减振半圈之间组合形成弹性减振套筒,弹性减振套筒的内径与输送管的外径相配合。
进一步地,筒体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限制紧固结构沿筒体结构的轴向位移。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沿筒体结构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紧固结构套设在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半管套的外侧壁与支撑管架的第一端的连接部设置有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8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