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97647.6 | 申请日: | 201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3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王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00 | 分类号: | F16F1/00;B60G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赵爱军 |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弹簧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传统的重量反应法进行整车质心高度测定时,由于无法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固定,且车辆在前后倾斜时极易改变悬架的形状,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整个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如螺旋弹簧的变化更是引起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的根本原因,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固定螺旋弹簧,而尽量减小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以解决在进行整车质心高度测定时,螺旋弹簧无法定位而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杆及两钩簧件,支撑杆包括第一段杆体及第二段杆体,第一段杆体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段杆体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段杆体的外螺纹和第二段杆体的外螺纹的螺旋的旋向相反,每一钩簧件设有一螺纹孔,两钩簧件通过对应的螺纹孔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段杆体的外螺纹和第二段杆体的外螺纹。
优选的,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两钩簧件固定螺旋弹簧的辅助件,辅助件包括相互抵接的第一辅助段和第二辅助段,第一辅助段和第二辅助段均具有防滑表面。
优选的,第一辅助段和第二辅助段均为正棱锥体。
优选的,第一辅助段的端面的尺寸小于第二辅助段的端面的尺寸。
优选的,支撑杆还包括位于第一段杆体和第二段杆体之间的配合部,配合部与一扳手配合。
优选的,配合部的截面呈多边形。
优选的,每一钩簧件包括滑动安装于第一段杆体或第二段杆体的安装部及由安装部延伸而成的两挂钩,螺纹孔设置在安装部上。
优选的,安装部呈圆柱形。
优选的,每一挂钩包括由对应的安装部倾斜向上延伸而成的延伸段及由每一延伸段的末端背向对应的安装部弯折而成的弯钩。
本实用新型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通过旋转支撑杆,带动安装在支撑杆上的两钩簧件背向运动,从而拉动螺旋弹簧至锁死状态,减少了螺旋弹簧在车辆不同状态时的变化,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减少了测量误差。反向旋转支撑杆,带动安装在支撑杆上的两钩簧件相对运动,此时即可解除对螺旋弹簧的支撑。通过旋转支撑杆即可带动两钩簧件运动至支撑或解除支撑上述螺旋弹簧,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且该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及滑动固定在支撑杆上的两钩簧件;
图2为图1中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钩簧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钩簧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钩簧件的左侧示意图;
图6和图7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用于辅助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的辅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弹簧的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杆1及滑动安装在支撑杆1上的两个钩簧件3。
请结合参照图2,支撑杆1包括第一段杆体11、第二段杆体13及配合部15。其中,第一段杆体11和第二段杆体13相对设置,且配合部15位于第一段杆体11和第二段杆体13之间。第一段杆体11上设有外螺纹111。第二段杆体13上设有外螺纹131。外螺纹111和外螺纹131的螺纹的旋向相反。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旋转支撑杆1,配合部15的截面呈多边形,以便于与扳手(图为示)配合使用来转动支撑杆1。更为优选地,配合部15的截面呈六边形。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5,每一钩簧件3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杆1上的安装部31及由安装部31延伸而成的两挂钩33。安装部31呈圆柱形,其沿着中心线设有一贯穿的螺纹孔311。该两挂钩33相对设置,且每一挂钩33包括由安装部31的侧面向背离安装部3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而成的延伸段331和每一延伸段331的末端向背离安装部31的方向弯折形成的弯钩333。
两钩簧件3通过螺纹孔311分别固定在第一段杆体11和第二段杆体13上,且该两钩簧件3的弯钩333的朝向相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缓控释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