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579.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凌云;施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8/08 | 分类号: | C08F18/08;C08F2/01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醋酸 乙烯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在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生产流程中的聚合釜设备。
背景技术
在聚乙烯醇(PVA)生产中,通常采取溶液聚合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再进一步醇解制备聚乙烯醇。在溶液聚合工艺中,醋酸乙烯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在甲醇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为部分聚合,需将反应液送精馏塔中进行脱单体。
在生产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一般指平均聚合度≥2500)时,由于反应液的粘度高,易粘壁,聚合釜内易形成块状树脂。块状树脂可造成聚合釜输送泵入口堵塞、跳停事故,且部分块状物体进入脱单体塔后堵塞降液管,造成塔压升高、液泛,生产被逼停车。
为解决聚合物粘附釜壁的问题,已有技术中设置聚合釜的搅拌器是由两根不锈钢立管和上下横梁组成矩形结构,两根不锈钢立管的中心距聚合釜的中心距离不等。搅拌器转动时,由于两根立管的回转半径不同,一根立管走大圆,另一根立管走小圆;其中回转半径大的立管起到刮壁的作用。以年产10kT/a聚乙烯醇的聚合釜为例,聚合釜筒体直径为2200mm,立管直径300mm,两根立管的中心距聚合釜的中心距离分别为600mm、944mm,这种方式是依靠缩小立管与聚合釜内壁的间距来解决聚合物粘附釜壁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聚合物结壁、以及如何消除块状树脂(即被搅拌器立管刮下的粘壁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应用在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生产流程中的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聚合釜。一方面减轻聚合物粘壁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使块状物在被立管刮下之后能够得到破碎。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聚合釜的结构形式是:设置在聚合釜筒体中的搅拌器是由内侧立管、外侧立管、上横梁和下横梁组成矩形结构,所述内侧立管和外侧立管具有不同的回转半径;其结构特点是:在下横梁的底部设置一片径向刮板;设置所述搅拌器以及聚合釜筒体为抛光件。
本实用新型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聚合釜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下横梁底部径向刮板与聚合釜筒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3-4mm 。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有效减轻了聚合物粘壁的现象,并且使块状物在被立管刮下之后能够得到破碎。
2、本实用新型在生产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时,由于聚合釜釜出物料中不含有块状树脂,聚合釜输送泵运行电流低,无电流“毛刺”现象(即电流突然上升现象);脱单体塔塔压平稳,连续运行时间长。
3、本实用新型满足了高粘度聚醋酸乙烯酯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输送泵及精馏塔检修频次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内侧立管,2外侧立管,3上横梁,4下横梁,5刮板,6聚合釜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聚合釜筒体6中的搅拌器是由内侧立管1、外侧立管2、上横梁3和下横梁4组成矩形结构,其中,内侧立管1和外侧立管2具有不同的回转半径,控制外侧立管2与聚合釜筒体内侧壁的间距以起到刮壁的作用,避免聚合物筒体侧壁的粘附;本实施例中,在下横梁4的底部设置一片径向刮板5,径向刮板5与聚合釜筒体6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3-4mm;设置搅拌器以及聚合釜筒体6为抛光件,要求表面光洁度不小于10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聚酰胺切片聚合系统
- 下一篇:炸钩电镀废水零排放浓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