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油同步激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511.3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尚得卫;尚德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高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16 | 分类号: | B06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激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行业振动器,尤其是一种稀油同步激振器。
背景技术
稀油同步激振器内部设备的密封极为关键,国内常使用油封的材质为橡胶制品,但油封与轴的摩擦时间长时,会有磨损,使激振器漏油。另外,进口油封价格较高。也有激振器使用的密封结构是迷宫盖与油封,但也只是起到阻挡外界灰尘进入油腔的作用,解决不了激振器轴向漏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稀油同步激振器,能够解决激振器的漏油现象,而且无噪音,安装拆卸方便,造价低廉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稀油同步激振器,包括:机壳1、端盖2、迷宫盖3、轴套4、轴头压盖5、偏心块6、挡油盘7和17、轴套8、锁紧螺栓9、齿轮10和14、轴承11、长轴12、法兰13、短轴15、密封16,其特征在于:挡油盘7与迷宫盖3分别设置在端盖2的两侧,迷宫盖3在其与端盖2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迷宫形式的沟槽,端盖2对应迷宫盖3的一侧,具有与迷宫盖3相配合的迷宫形式,密封16设置在挡油盘7外侧贴紧端盖2内表面;所述的挡油盘7与端盖2形成机械式密封。
所述的端盖2内表面上设计有导油槽18。
所述的端盖2内部设有挡油盘7。
所述的挡油盘7两端的子扣正好伸入到导油槽18内,当油腔内部的油飞溅到挡油盘上时,会很快顺导油槽18流下,解决了漏油又增加了轴承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采用挡油盘的设计与端盖的巧妙配合,使油根本无法从轴向漏出,可彻底根除激振器漏油现象。防止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无噪音,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而且在端盖内表面设置的导油槽,既解决了激振器漏油问题,又增加了轴承的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稀油同步激振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稀油同步激振器密封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稀油同步激振器密封腔结构放大图
图4为稀油同步激振器挡油盘和导油槽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稀油同步激振器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端盖2、迷宫盖3、轴套4、轴头压盖5、偏心块6、挡油盘7和17、轴套8、锁紧螺栓9、齿轮10和14、轴承11、长轴12、法兰13、短轴15、密封16、导油槽18;迷宫盖、挡油盘套装于轴上,迷宫盖3为在迷宫盖3与端盖2相对应的一侧开设迷宫形式的沟槽,端盖2对应迷宫盖3的一侧,采用与迷宫盖3配合的迷宫形式,密封16设置在挡油盘7外侧贴紧迷宫盖3内表面。
如图2中挡油盘7与端盖2形成机械式密封。端盖2内表面上设计有导油槽18,当油腔内部油飞溅到挡油盘上和端盖上时,油可顺着导油槽流到下面的轴承上,既解决了激振器漏油问题,又增加了轴承的润滑。
如图3及图4显示挡油盘7的外形及端盖的外形设计,挡油盘7两端的子扣正好伸入到导油槽18内,当油腔内部的油飞溅到挡油盘上时,就会很快顺导油槽18流下,解决了漏油又增加了轴承的润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高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高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管水循环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保压的气瓶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