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003.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9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谷百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百安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H05B6/36;B29C47/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风冷 挤出机 一体化 感应 加热 负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
背景技术
感应加热处理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在导体中电磁波的能力转换为热能,由于感应加热处理的生产效率高且无污染,在加热速度较快的同时可实现局部加热和连续加热,因此在工业领域运用较为广泛。
线圈感应加热的效率受到电磁波的分布、强弱的影响,因此线圈的分布至关重要,在线圈的负载装置上,现有的负载装置在加工完毕之后,其线圈的分布形式已经无法针对不同工况进行改变,此种线圈参数无法调整的结构对于用户来说存在极大的不便,无形中增加用户的采购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包含:
一作为感应加热线圈载体的壳体单元,该壳体单元具有中空的待加热件置放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具有:
左侧壳体单元,其横向端部具有左部端壁,位于端壁间的左侧壳体单元内壁具有若干支架;
右侧壳体单元,其横向端部具有与左部端壁配合的右部端壁,位于右部端壁间的右侧壳体单元内壁具有若干支架;
所述左、右壳体单元相互对应的纵向边缘互相铰接而形成可开合结构,左、右壳体单元相互对应的纵向非铰接端的边缘具有对应的风机安装导入口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螺钉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左、右壳体单元的横截面呈半圆状。
进一步,位于左、右侧壳体单元的支架以等间距或非等间距的方式周向布置,且沿左、右侧壳体单元横向以等间距或非等间距方式布置有若干组。
进一步,所述左、右侧壳体单元的铰接端具有出风口。
进一步,所述支架以铆钉固定于左、右壳体单元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现场改装方便,且方便操作,效率高;
(2)可拆卸结构维护、保养方便;
(3)结构稳定、性能可靠;
(4)线圈参数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放大图。
图3为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内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适用于风冷的挤出机用一体化感应加热负载装置,包含:一作为感应加热线圈载体的壳体单元1,该壳体单元具有中空的待加热件置放空间10,所述壳体单元具有:左侧壳体单元11,其横向端部具有左部端壁110,端壁有效保证内部设置线圈加热时的安全性,位于端壁间的左侧壳体单元内壁具有若干支架3;右侧壳体单元12,其横向端部具有与左部端壁配合的右部端壁120,位于右部端壁间的右侧壳体单元内壁具有若干支架3,左、右壳体单元两个部分的截面呈半圆状。
所述左、右壳体单元相互对应的纵向边缘互相铰接而形成可开合结构,铰接装置6布置于左、右壳体单元的端部,左、右壳体单元相互对应的纵向非铰接端的边缘具有对应的风机安装导入口的侧壁5,所述侧壁具有螺钉固定孔51;
位于左、右侧壳体单元的支架以等间距方式周向布置,且沿左、右侧壳体单元横向以等间距方式布置有若干组,参见图3,支架环形阵列布置有12个,图中支架3的用途在于:起到承载线圈的作用;其中的凹槽可以用来镶嵌磁条,调整参数之用。
所述左、右侧壳体单元的铰接端具有出风口4。
所述支架以铆钉固定于左、右壳体单元的内壁。
该装置一端采用铰接,一端采用螺钉固定,方便拆卸,根据现场的需要,扁平线圈挂载于支架之上,如此线圈参数调整相当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百安,未经谷百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