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束缠绕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5692.8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0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新;刘丰;刘世平;马明;李晖;田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1/08;F28F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缠绕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一种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中使用的换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缠绕式换热器是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传热管按螺旋线形状交替缠绕而成,相邻两层螺旋状传热管的螺旋方向相反,并采用一定形状的定距件使之保持一定的间距。
目前,通用的缠绕管换热器传热效率低、单位换热面积小,很难实现大型化、缠绕管束在工作工程中容易松动而发生危险、工作发生热膨胀而损坏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缠绕管换热器传热效率低、单位换热面积小,很难实现大型化、缠绕管束在工作工程中容易松动而发生危险、工作发生热膨胀损坏等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定位可靠,且可自由膨胀的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束缠绕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管板2,在两个管板2之间安装有芯轴3,芯轴3上按缠绕有多层热管4,相邻层的热管4的螺纹方向相反,在相邻层的热管4之间安装有固定片5,固定片5沿周向间隔布置,沿轴向连续或间隔布置;每根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管板2上的管孔12相连通,各管孔12通过连接管13与冷媒或热媒源相连通;所述的筒体1上连接有被加热或冷却流体的进口6和出口7,所述的进口和出口可互换。
所述的芯轴3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连接板8,所述的连接板8各连接有一个外套管9,其中一端的外套管9与对应的管板2固定相连,另一端的外套管9活动套装在固定管10的一端上,固定管10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管板2上。
所述的固定管10及对应的外套管9上设有安装时使用的插装定位销的销孔11,定位销在安装结束后从所述的销孔中取出。
所述的每个管板2上至少设有两个连接管13。
所述的固定片5为连接的U形、V形槽结构。
所述的筒体1上连接有被加热或冷却流体的进口6和出口7,进口和出口可以是多个。
所述的管板2除在中心设置一个固定管板与外套管9、固定管10连接外,还可设置多个活动管板,每根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活动管板上的管孔12相连通。
所述的热管为波纹管,波纹管的内外均设有凸起的波纹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波纹管为缠绕管束,波纹管内外凸起的波纹状表面使边界层内产生漩涡,使边界层内的流体与边界层外的流体混合,使管内外传热系数大幅度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焊接在芯轴上的特殊固定处从内而外固定换热管束,防止换热管束窜动,增加了换热器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板整体管束穿芯,可以实现多管板设计。
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换热管束外表面增加保护罩来防止环境污染和侵蚀,提高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束逐层缠绕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芯轴上,芯轴可轴向伸缩。
6、外部筒体和内部芯轴在加工时设有定位销,防止在加工时筒体和芯轴出现错位脱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5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电路
- 下一篇:纹波电流降低电路、驱动器和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