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4579.8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之;盖志明;姜曙光;王涛;李国伟;王路明;巴新胜;张琳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9 | 分类号: | H02H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自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电器设备系统,有着许多实用的电动机电子缺相保护电路。这些缺相保护电路对保护电器设备和电机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电动机电子缺相保护电路均存在有结构复杂、抗干扰性查及动作迟缓等缺陷或不足,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光耦和继电器。第一相线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及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相线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及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三相线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及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及第三二极管负极连接一起后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及光耦的一输出端相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的正极及稳压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五电容的正极及光耦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光耦的另一输出端与继电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负极、第五电容的负极、光耦的负输入端及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一起。
其中,所述三极管为PNP型管。所述稳压管的稳压值为16V。所述继电器两端并联连接第八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构思巧妙合理,电路结构简单,搞干扰性强,动作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包括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光耦和继电器。第一相线A通过第一电容C1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及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相线B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及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第三相线C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及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及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一起后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及光耦GO的一输出端相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正极及稳压管DW的负极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BG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及光耦GO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光耦GO的另一输出端与继电器J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五电容C5的负极、光耦GO的负输入端及继电器J的另一端连接一起。其中,所述三极管BG为PNP型管。所述稳压管DW的稳压值为16V。所述继电器两端并联连接第八二极管D8。所述继电器J的触点J-1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控制回路中,即可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4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分二天馈防雷器
- 下一篇:一种防高压的对讲应急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