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94371.6 | 申请日: | 201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赵爱军 |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玻璃 安装 支架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门玻璃安装支架是将车门玻璃与车门玻璃升降器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它将车门玻璃升降器的力传给车门玻璃,使车门玻璃随车门玻璃升降器上下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易于安装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以及包括该支架的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包括:
一个下支架;
一个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横截面呈一U形槽结构;
所述U型支架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升降器的安装孔。
优选地,上述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中,
所述下支架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对应于玻璃升降器的两个连接孔。
优选地,上述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中,
每个安装孔处焊设有一个螺母。
优选地,上述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中,
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侧壁均具有向外延伸的端部。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该汽车还包括车门玻璃安装支架,所述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包括:
一个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安装在所述玻璃升降器上;
一个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横截面呈一U形槽的结构,所述车门玻璃设置在所述U形槽内;
所述U型支架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升降器的安装孔。
优选地,上述的汽车中,
所述U形槽内涂布有粘合胶,所述车门玻璃通过所述粘合胶粘合固定于所述U形槽内。
优选地,上述的汽车中,
所述下支架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对应于玻璃升降器的两个连接孔。
优选地,上述的汽车中,
每个安装孔处各焊设有一个螺母;
通过穿设于对应安装孔,且与所述螺母螺接的螺栓,将所述下支架安装在所述玻璃升降器上。
优选地,上述的汽车中,
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侧壁均具有向外延伸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下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分别对应于玻璃升降器的两个连接孔,从而实现每片车门玻璃只需要设置一个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可以简化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安装过程,提高安装可靠性,同时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支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下支架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下支架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多是分开式的,即每片车门玻璃有两个安装支架。在一片车门玻璃上安装两个支架,其安装过程比较麻烦,同时对安装精度要求也相对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玻璃安装支架,该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可靠,并且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方便生产制造。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2,包括:
一个下支架22;
一个U型支架21,所述U型支架21的横截面呈一U形槽结构;
所述U型支架21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2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升降器的安装孔23。
图1中示出了玻璃升降器支架3,车门玻璃安装支架2与玻璃升降器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车门玻璃1设置在U型支架21的U形槽内,从而通过车门玻璃安装支架2,实现车门玻璃1与玻璃升降器之间的联动,将玻璃升降器的力传给车门玻璃1,使车门玻璃1随车门玻璃升降器上下运动。
为了简化车门玻璃安装支架的安装,本实施例的车门玻璃安装支架2,在所述下支架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安装孔23,分别对应于玻璃升降器的两个连接孔,用于安装玻璃升降器,从而实现每片车门玻璃只需要设置一个车门玻璃安装支架2,以方便安装,同时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4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