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3853.X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6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于鸿彬;刘昆;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2 | 分类号: | C03B3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拉丝 底部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装置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制造过程中,石英光棒经过拉丝炉中的石墨发热体加热,溶化后,以大约1000米的速度被拉制成为光纤。由于石墨加热体产生的热量,拉丝炉中的温度会上升至大约2200℃,因此为了保护由金属制成的拉丝炉体,需要进行冷却,包括对拉丝炉上部、中部和底部三个部分的冷却,且冷却管路分开,独立进行。
目前针对于拉丝炉底部的冷却装置是利用循环冷却水通过中空的底环,以实现对拉丝炉底部的冷却。此种冷却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水流在下底环中的冷却效果不均匀,而且由于被冷却的金属下底环直接和石墨体接触,造成石墨体温度突变,从而影响光纤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制造辅助装置,尤其适合在光纤制造过程中对拉丝炉底部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光纤拉丝炉底部的温度,且降温效果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包括下底环及其内侧的石英环;所述下底环包括下底环内圈和下底环外圈;所述下底环内圈设有下底环上腔和下底环下腔;所述下底环外圈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底环下腔相通,所述回水口与下底环上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位于回水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回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对称轴一侧的回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对称轴一侧的进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纤生产过程中对拉丝炉底部进行冷却时,不仅保证了拉丝炉底部的均匀降温,而且有效避免了石墨体的温度突变,保护了拉丝炉和石墨体,提高了光纤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底环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底环 2、回水口 3、进水口
4、下底环下腔 5、下底环上腔 6、石英环
11、下底环外圈 12、下底环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包括下底环1及其内侧的石英环6;所述下底环1包括下底环内圈12和下底环外圈11;所述下底环内圈12设有下底环上腔5和下底环下腔4;所述下底环外圈11设有进水口3和回水口2,所述进水口3与下底环下腔4相通,所述回水口2与下底环上腔5相通。
所述进水口3位于回水口2的正下方。
所述回水口2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12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所述对称轴一侧的回水口2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所述进水口3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12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所述对称轴一侧的进水口2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在应用于对直径为80mm的光纤母棒进行拉丝的生产中时,首先需将本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安装于光纤拉丝炉的底部,并将石墨体紧密安装于石英环6的内壁上,安装完毕后,通入已进行软化处理的冷却水,冷却水通过进水口3流入下底环下腔4,冷却水经过下底环内圈12流入下底环上腔4中,最后由回水口2流出。
如图2,独特的下底环内圈12的结构,保证了对拉丝炉底部的均匀冷却,采用石英环6,实现了温度的缓慢过渡,防止了石墨体的温度突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3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海绵钛的I型炉多点加料装置
- 下一篇:手动夹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