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滴智能监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2482.3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2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邢军;马弘伟;罗美淑;刘志宇;刘世勇;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701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滴 智能 监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滴智能监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大医院由于病人很多,一个护士常常需要负责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床位的液体点滴,易出现混乱局面,发生事故,影响医院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智能化、人性化是现代仪器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利用键盘、红外传感器和数码管的显示以及声光报警系统的结合运行,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实时地监控液体点滴的仪器,使护士只需在开始时通过键盘把相应的点滴速度输入单片机中,通过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来实现点滴速度的智能控制,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点滴智能监控器,其组成包括: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与点滴输入系统的传感器连接。
所述的点滴智能监控器,所述的点滴输入系统包括安装在滴斗上的传感器、控制台上的LED显示器,所述的LED显示器和声光报警器都和所述的单片机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线一端和所述的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和连接滴斗的点滴泵连接。
点滴智能监控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液体滴速检测电路,它包含了4个部分:可见光反射与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整形电路。
有益效果:
1.是利用键盘、红外传感器和数码管的显示以及声光报警系统的结合运行,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实时地监控液体点滴的仪器,使护士只需在开始时通过键盘把相应的点滴速度送入单片机中,通过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来实现点滴速度的智能控制,
2.本实用新型使临床的点滴智能化,人性化,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利率,提高了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能自如地控制吊瓶的上下移动,,并采用了高亮的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在没有液滴经过时,其感光量增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声光报警装置,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输液瓶避免危险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体滴速检测线路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声光报警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点滴智能监控器,其组成包括: 单片机3,所述的单片机与点滴输入系统的传感器连接。
实施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滴智能监控器,计算机输入系统包括键盘4和传感器5,所述的键盘和传感器都与单片机连接。
实施例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滴智能监控器,所述的点滴输入系统包括安装在滴斗上的传感器、控制台上的LED显示器2,所述的LED显示器和声光报警器1都和所述的单片机连接,步进电机6控制线一端和所述的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和连接滴斗7的点滴泵连接。
实施例4:
所述的点滴智能监控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液体滴速检测电路,图2所示是液体滴速检测电路,它包含了4个部分:可见光反射与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整形电路。
可见光发射与接收电路采用高亮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实现。将他们通过支架尽量同轴地安放在滴斗两侧,并使其到液滴脱离点距离尽量小些,在没有液滴经过时,光敏三极管感光量最大。
声光报警电路:
如图3所示,当点滴的速度低于20滴/分或高于150滴/分时,或当储液瓶中的水位高度降到警戒值以下时,单片机从P13和P12口输出的高电平控制9013,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和蜂鸣器产生报警信号,提醒医护人员和受液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若由于滴速过快或过慢超过所限定的范围而产生报警,医护人员可在按复位键后用键盘对滴速进行重新设置,使之继续正常输液。若由于储液瓶中的水位低于警戒值而产生的报警。
键盘控制模块
在控制电路中,通常需要以按键来控制程序流程或输入数据,按键的作用只是使相应接点接通或断开,在相应程序配合下也可产生被按按键的解码。如果按键不多时,可以使用一个按键对应一条输入位线,但是若按键太多时,通常以矩阵式扫描法来做按键检查,在本系统中键盘采用4×4矩阵键盘,此类键盘采用矩阵式行列扫描,按键的作用只是使相应接点接通或断开,在相应程序配合下也可产生被按按键的键码。当按键较多时可降低占用单片机的I/O口数目,操作方便,硬件电路极为简单,可靠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未经牡丹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2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调控负压吸引器管
- 下一篇:燃气内燃发动机气压变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