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和水源热泵多联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180.4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斌;黄春;宋培刚;陈泽彬;麦志炜;傅英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21/06;F28F21/08;F28F9/02;F28F9/26;F25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陈振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水源 热泵多 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水源热泵多联机组。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换热器的水源热泵模块化多联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一、在低水温制热或制热启动的时候由于系统低压会很低,当低压端低于0℃以后,换热器中的水会有可能出现局部的冻结,若使用板式换热器就很容易出现局部的冰冻胀裂的问题;二、由于冷却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差易形成脏堵或腐蚀换热器,影响换热器效果,甚至损坏换热器,从而使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水系统中的水与冷媒换热不充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换热器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换热器和水源热泵多联机组,解决了低温下换热器冰冻胀裂的问题,还提高了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内芯、置于换热内芯内的换热管,和盖板;
所述换热内芯为四面封闭、两端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开口被所述盖板密封形成换热腔体;
在至少一个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换热腔体或换热管的介质进、出口;
所述换热腔体内设置有由多个导流板围挡形成的蛇形导流通道,用于使介质在所换热内芯中迂回曲折的上下流动;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导流通道中。
较优地,所述换热内芯和盖板均由PA66工程塑料制成。
较优地,所述换热管由铁白铜或钛材质制成。
较优地,所述换热内芯的其中一端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介质入口和两个所述介质出口,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换热腔体,所述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换热管。
较优地,所述换热内芯两端的所述盖板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介质进口和一个所述介质出口。
较优地,所述盖板外还设置有金属端盖,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介质进、出口,用于连通所述换热腔体或连接管。
较优地,所述换热管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贯通相连的“U”字形管。
较优地,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多个所述换热管首尾连接形成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集流管,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所述介质入口,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所述介质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源热泵多联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连接于制冷系统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上述任一项技术特征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内设置导流通道,使水系统与冷媒换热充分,提高换热效率;使用PA66工程塑料可以运行更低的蒸发温度,即使出现有局部冰冻甚至全部冰冻的情况,也不会损害换热器;使用铁白铜或钛材质制成换热管,耐腐蚀、耐脏堵,机组可以使用更广泛的水源,如海水、泳池水等作为换热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换热内芯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主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换热内芯与图3所示的换热管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水源热泵多联机组系统示意图;
其中,
1壳体;2换热内芯;21导流板;3换热管;31换热管入口;
32换热管出口;4密封垫;5盖板;51第一接头;6端盖;
61进水口;62出水口;63冷媒进口接头;64冷媒出口接头;
65螺钉;66螺母;67第二接头;
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31’室外换热器进水口;
32’室外换热器;4’电子膨胀阀;5’截止阀;6’室内换热器一;
7’室内换热器二;8’汽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和水源热泵多联机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