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阳极炉铜模顶杆自动捶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89232.4 | 申请日: | 201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姜桂平;姜国敏;余有朝;赵大华;肖小军;蒋晓敏;郭剑晖;洪育民;余文汉;王峰;邱旭;魏建;马榜样;马扬军;蒋昌波;蒋满云;陈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极 铜模 自动 捶打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冶炼火法阳极炉浇铸系统,尤其涉及阳极炉浇铸系统的铜模顶杆捶打装置。
背景技术
阳极炉在浇铸过程中,历来采用人工捶打及涂抹、补浇顶杆和铜模裂缝等方法来减少灌顶杆故障率,及降低阳极板背面板筋发生率。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有诸多弊端:
1)高温区域及高自动化运行设备给手工作业带来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2)人工捶打和补浇方法对硫酸钡的使用量不容易控制,增加了硫酸钡消耗量。
3)浇铸中容易出现灌顶杆现象,必须频繁更换顶杆,直接影响浇铸进度,增加工人劳动量及顶杆消耗量。
4)浇铸出的阳极板耳部下部时有开裂,在电解后期铜模耳部易断裂,影响电解工艺。
上述问题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相矛盾,智能化改进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阳极炉铜模顶杆自动捶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阳极炉铜模顶杆自动捶打装置包括顶杆装置和自动捶打装置,其特征是顶杆装置为单顶杆,顶杆的顶起部位设置在铜模两耳部之间的中间位置,捶打装置上电磁阀一端依次连接气动三大件、球阀、气源,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汽缸,汽缸活塞通过钢丝绳与重锤连接,钢丝绳支撑在滑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约了材料,节省了人工,保障了操作安全,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中,1.顶杆,2.铜模,3.重锤,4.钢丝绳,5.滑轮,6.汽缸,7.快速排气阀,8.电磁阀,9.气动三大件,10.球阀,11.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杆装置和自动捶打装置,顶杆装置中顶杆1由双顶杆改为单顶杆,相应将铜模2的双顶孔改为单顶孔,顶起部位设置在铜模两耳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不但能降低灌顶杆概率,且因单顶杆顶起部位的改变,使得阳极板耳部下部不再有开裂现象。捶打装置上电磁阀8一端依次连接气动三大件9、球阀10、气源11,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汽缸6,汽缸活塞通过钢丝绳与重锤3连接,钢丝绳支撑在滑轮5上。
浇铸圆盘到达规定位置时,发出一信号给电磁阀8,电磁阀得电,快速排气阀7迅速排气,迅速释放汽缸活塞,重锤3在距离顶杆1高度为500mm的位置开始做自由落体,以本身的下落的动力击打顶杆1,与此同时喷涂摆臂会对铜模进行表面喷洒。
通过修改系统控制程序可将自动捶打装置和圆盘出铜的自动化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9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