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流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8610.7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邹敏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敏钦 |
主分类号: | F04D33/00 | 分类号: | F04D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流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物体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输送流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个加工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物料输送的环节,物料通常分为固体物料和流体物料,常规的输送流体的方式通常是采用风扇式或离心泵式的输送方式,或者采用活塞挤压流体的方式等,常规的输送流体的方式都存在着其固有的缺点,如风扇式、离心泵式输送流体的方式,因为其是采用转子旋转方式,主要缺点是流体的速度中间慢,四周快,流体流速不均;而活塞挤压流体的方式,存在速度慢,效率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流体的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输送流体的装置,其采用主引导杆带动输送带端头做上下运动,使输送带波浪形运动,由端头逐渐向端尾推动流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流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输送带、主引导杆和驱动装置,主引导杆固定设置在输送带上,驱动装置驱动主引导杆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输送带采用软性材料。
所述的输送带上固定设置一个以上的副引导杆,各个副引导杆平行设置,且各个副引导杆与主引导杆平行。
所述的输送带采用一个以上相互铰接的硬板。
所述的输送带上固定设置一个以上的副引导杆,各个副引导杆平行设置,且各个副引导杆与主引导杆平行。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输送通道,输送带设置在输送通道内部,主引导杆设置在输送通道内部。
所述的输送带宽度与输送通道内部宽度相吻合。
所述的输送通道呈长方形筒状。
所述的输送通道内设有两个以上的输送带,每个输送带上分别固定有一个主引导杆。
所述的输送带端尾通过皮筋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容易,通过本实用新型输送流体可使流体流速均匀、输送效率更高。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输送状态一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输送状态二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输送状态三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原理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2-主引导杆,3-输送通道,4-副引导杆,5-通道顶部,6-通道底部,7-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看附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输送带1、主引导杆2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画出),其中,主引导杆2固定设置在输送带1端头,本实用新型中,将输送带1的一端定义为端头,另一端定义为端尾,工作时,流体由端头流向端尾。驱动装置驱动主引导杆2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磁铁、电机,也可以采用活塞,或者是曲轴等。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一个输送通道3,输送带1设置在输送通道3内部,主引导杆2设置在输送通道3入口处,本实施例中,输送通道3呈筒状,其横截面呈长方形,输送带1的宽度与输送通道3内部宽度相吻合,具体实施时,输送通道3也可以仅设有上边或仅设有下边,实现单边输送流体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在输送带1端尾处连接有皮筋或类似于皮筋的物品(图中未画出),以防止输送带1不容易回复原位。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输送通道3振动,可以在输送通道3内设置两条或以上的输送带1,每条输送带1由一个主引导杆2带动,两个输送带1带动的流体传播方向相同,但是两条输送带1的波形方向相反,可抵消由于输送带1运动而产生的对输送通道3的振动。
上述实施例中,主引导杆2设置在输送带1的端头上,具体实施时,主引导杆2也可以设置在输送带1中间,或者输送带1上其他位置,实现由输送带1中间向两端输送流体的特殊输送方式。
实施例一:请参看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中,输送带1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主引导杆2采用硬质棍制成,输送带1长度可为多个波长或一个波长或不足一个波长。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处于或者部分处于流体中,主引导杆2上下运动,软性材料制成的输送带1将形成正弦波波形向右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带动装置中的流体同时向右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敏钦,未经邹敏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8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无泵取水装置
- 下一篇:切流式风风扇的减振消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