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88291.X | 申请日: | 2012-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2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V·F·格拉瑟夫;A·V·赛门恩科;S·K·斯噶拉耶夫;A·N·艾利克斯阿克亨;I·V·布罗特斯恩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OOO新能源技术公司;金圣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传标 |
| 地址: | 俄罗斯联***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均匀光束提供有效、舒适的视觉感受,用于住宅、工业、技术室的照明。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多种使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照明装置,在这些照明装置中利用光的漫散射提供更加均匀的光通量(светового потока)。参看俄罗斯联邦的实用新型专利No.95886(2010年7月1 0日公开)和No.93929(2010年5月10日公开),还有美国No.201 1/0042700专利申请(2011年2月24日公开)。
这些技术方案的不足在于:传播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光导管元件的材料中存在散射粒子。
还已知的是进行聚焦光通量的各种透镜。例如,俄罗斯联邦的实用新型专利No.95 1 81(201 0年6月10日公开)。虽然该专利中光导管元件的材料中不使用光散射粒子,但是这种在聚焦光通量时,由于任何透镜固有的失真(像差),所以不能保证均匀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保证:
-将来自光源的光束转换成从大横截面发出的一束或者多束的光束;
-输出光束横截面的更均匀的亮度;
-输入输出的光辐射的高效率;和
-输出光束的指定方向(方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光导管元件,该光导管元件为长形并包括带有一个底部和两个侧边的至少一个纵向截面,所述侧边从底部至顶部收窄,所述每个纵向截面的所述底部位于所述光导管元件的端部,并且在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定向光源,该定向光源用于在所述端部定向所述光束,来自所述定向光源的光束方向与所述光导管元件的延长方向之间的角度范围选择为使得所述光束在所述光导管元件的至少一个纵向截面上能够有至少一次自收窄的侧边的全内反射,并且在至少一次全内反射之后所述光束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收窄的侧边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特点在于:可以选择光导管元件的材料的折射率、所述光束进行传播的所述纵向截面的所述收窄的侧边之间的角度范围和所述光束进入所述光导管元件的角度范围,使得光束通过同一个收窄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有一个特点是:光导管元件可以做成为弯曲状,使得所述光导管元件中所述光束传播的所述纵向截面的至少一个纵向截面形成逐渐收窄的形状,并具有朝向所述光导管元件的光束输出一侧的凸起。
这种情况下,所述光导管元件可以通过沿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平行移动所述逐渐收窄的形状而形成平滑的弯曲板状,并且在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端部配置大量定向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有一个特点是:所述光导管元件可以为弯曲状,使得所述光导管元件中所述光束传播的所述纵向截面的至少一个纵向截面形成以折线为界的多边收窄的形状,所述折线具有朝向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光束输出一侧的凸起。
这种情况下,所述光导管元件通过沿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平行移动所述多边收窄的形状而成具有转角的弯曲板状,并且在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端部配置大量定向光源。或者所述光导管元件通过为围绕轴旋转所述多边收窄的形状而获得旋转体状,所述轴位于图面上并靠近所述收窄的形状的尖端处,并且在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端部配置大量定向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有一个特点是:所述定向光源可以均匀地配置于所述光导管元件的所述端部。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使用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作为所述定向光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光导管元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为在半轴长度比为a/b=2的椭圆内光线传播的示意图。
图3对来自点光源的初始光束角度分布进行说明。
图4说明了取决于倾斜角的自椭圆向外输出光线的部分η,角度为光束相对于连接椭圆焦点的轴的倾斜度;图中指出了对应于倾斜角的点1-4,在这些倾斜角的情况下,整个光源能量的15%向外输出。
图5展示了玻璃椭圆透镜表面的А1В1区段和А2В2区段,位于焦点1的光源能量的15%通过这两个区段向外输出。
图6为光导管元件底部(非工作)表面А2В2区段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导管元件具有全内反射,并且大椭圆和小椭圆的焦点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OO新能源技术公司;金圣有限公司,未经OOO新能源技术公司;金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82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微波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方法
- 下一篇:龈下残根牵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