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除磷轮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87921.1 | 申请日: | 2012-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3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清;陶剑岗;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宏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磷轮组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机械除磷轮装置,尤其是机械除磷用的机械除磷轮组。
背景技术
在金属制品钢丝的生产过程中, 从线材厂买回的原料线材表面有氧化皮, 在生产中首先要去除线材表面的氧化皮,而去除氧化皮的工艺国内目前大多使用机械除磷的办法来去除线材表面的氧化皮: 机械除磷就是使线材经过几个不同水平位置的除磷轮子时发生弯曲、由于氧化皮比钢铁的塑形和韧性差在弯曲过程中,线材表面的氧化皮就脱落了。
目前使用的除磷轮使用的是单个轴承,除磷轮比轴承宽很多,在使用过程中,线材在经过除磷轮时会有扭转,有扭转轴承表面就会受力不均匀,单个轴承容易晃动,因此目前的轴承在使用时非常容易损坏,一般使用周期在1-2个星期轴承就坏了,轴承坏后就会卡死不转、不转后线材直接与轴承摩擦而损伤线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除磷轮在使用中产生的扭转及其导致的轮子卡死等问题,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除磷轮组。
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除磷轮组,由除磷轮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组成,除磷轮1沿周向设置有凹槽5,除磷轮1中部开有轮轴孔4,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平行设置在轮轴孔4内。
更进一步,优选凹槽5为V型槽。
本专利使用平行设置2组轴承,使用2组轴承后轮轴孔4与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接触受力的表面积增大,除磷轮在转动时就不会晃动、轴承就不会卡死。
更进一步,优选凹槽5为V型槽,原料线材与槽壁的接触点在V型槽两边、在V型槽里与槽壁的接触面积大、原料线材受到的压应力和反向摩擦力就大,更加稳固,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除磷轮组正视图。
图2为本专利除磷轮组结构侧剖图。
图3为现有除磷轮组结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的除磷轮组,由除磷轮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组成,除磷轮1沿周向设置有凹槽5,除磷轮1中部开有轮轴孔4,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平行设置在轮轴孔4内。
更进一步,优选凹槽5为V型槽。
图3为目前普通的除磷轮组结构剖视图,图中可见除磷轮使用的是一个轴承,轴承装配在除磷轮里面,钢丝经过除磷轮时带动轴承转动,由于轴承表面积远远小于除磷轮的表面积,除磷轮转动后容易晃动导致轴承卡死、轴承卡死后导致除磷轮无法转动直接与钢丝摩擦,既损坏除磷轮又损坏钢丝。
本专利实用平行设置2组轴承,使用2组轴承后轮轴孔4与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接触受力的表面积增大,除磷轮在转动时就不会晃动、轴承就不会卡死。
更进一步,优选凹槽5为V型槽,原料线材与槽壁的接触点在V型槽两边、在V型槽里与槽壁的接触面积大、原料线材受到的压应力和反向摩擦力就大,更加稳固,使用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宏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泰州宏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7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