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87005.8 | 申请日: | 2012-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7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张良升;吴添进;雷圣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强化 支撑 功能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局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创新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散热风扇随着相关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的薄形化发展趋势,造成其整体体积、空间高度及单元构件间隔距离等各方面均须相对减缩,也因此,散热风扇顶端护盖与电子产品机壳之间的间距亦相对变得相当微小,如此一来,因为散热风扇的旋叶轮壳高度通常为微向上凸露出护盖所设进风口,所以当电子产品机壳因外力施压而塌陷变形时,若塌陷变形的位置正好对应在散热风扇的旋叶轮壳所在位置处,则往往造成该旋叶轮壳被机壳所抵触压迫而卡住无法正常旋转的情况,如此造成散热风扇的功能因产品薄形化而产生坚固耐用性不足的问题与缺弊,实为值得相关业界进一步思索突破的技术课题。
针对上述现有散热风扇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其目的主要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风扇护盖结构为目标加以改良创新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所述风扇护盖组设定位于一散热风扇的基壳所设边框上,该风扇护盖开设有一进风口,又散热风扇的基壳设有一叶轮组,该叶轮组中央具一轮壳,该轮壳顶端凸露于进风口中央区域;其中:
所述风扇护盖的进风口边缘至少一间隔对应处跨设有呈长形延伸形态的一连结肋,所述连结肋位于叶轮组的轮壳间隔位置处,连结肋沿其长形延伸形态设有向上曲折或凸出的补强支撑缘,且该补强支撑缘的曲折或凸出高度高于叶轮组的轮壳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可利用所述连结肋对风扇护盖产生强化支撑功能与作用,并能防止外力直接抵压到叶轮组。
2.上述方案中,所述连结肋所设补强支撑缘的端部更进一步延伸超出连结肋而形成有延伸区段。
3.上述方案中,所述设有补强支撑缘的连结肋断面形态呈现下述任一形态:“ㄩ”字形、“L”字形、“V”字形、倒“V”字形。
4.上述方案中,所述连结肋为二或二个以上配置形态时,其不同连结肋之间为平行间隔对应关系或具有夹角的间隔对应关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主要通过该风扇护盖的进风口边缘增设有所述具补强支撑缘的连结肋,借此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结构而言,可利用所述连结肋对风扇护盖产生强化支撑功能与作用,并能确实防止外力直接抵压到叶轮组,使散热风扇于薄形化设计后仍能达到兼具其坚固耐用度、较佳使用质量与寿命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结肋部位局部放大立体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俯视图;
附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结肋配置形态另一实施例的平面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结肋断面形态另一实施例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结肋断面形态又一实施例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结肋断面形态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10为对应图9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0.风扇护盖;11.进风口;20.散热风扇;21.基壳;22.边框;23.叶轮组;24.轮壳;30.连结肋;31.补强支撑缘;32.延伸区段;4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支撑功能的风扇护盖的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7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