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5958.0 | 申请日: | 2012-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7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鸿;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杭摩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固点 液体 进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凝固点液体贮存罐进出料机构,属于进出料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液体贮罐,一般均分别设置进料管路机构和出料管路机构。进料从贮罐顶部输入,出料从贮罐底侧输出。对于高凝固点液体的贮罐,例如凝固点为40℃左右的苯酚贮罐,常温罐内液体常常会发生凝固,因此必须在底部安装加热盘管才能保证出料顺利。但是,容积较大的贮罐仅靠底部的加热盘管加热并不能使罐内凝固液都均匀熔化,有时会出现贮罐中上部隔层和架空现象,如果此时从贮罐上部进料就会发生溢罐,造成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管路机构进行技术改进,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化、进出料均安全顺利的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管路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机构,包括罐体、液泵以及连接罐体和液泵的管路,所述罐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罐体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进出料口,所述进出料口与所述液泵进口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液泵出口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与第五控制阀,在所述第二、第五控制阀之间管道与第一、第四控制阀之间管道之间连接有近路管道,并在所述近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液泵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一根外接管路及第六控制阀;所述罐体内底部的加热盘管的进口通过一根垂直管与罐体上部的热介质进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若要出料,则开启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五控制阀,同时关闭第三和第六控制阀,物料就可以从罐体底部流出,通过液泵的作用,流经第五控制阀,进入反应锅炉;若要进料,则关闭第一和第五控制阀,打开第六、第二、第三和第四控制阀,物料在液泵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第六、第二、第三和第四控制阀,进入罐体底部。当温度稍低,则物料容易凝固,此时若要强行从罐体底部打入物料,会导致罐体中的压力急剧增加,又由于贮罐不耐压力,因此会导致爆罐,从而造成生产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还设计了一套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包括罐体底部的盘管和与盘管连接的垂直管,而热介质则从垂直管往下流入加热盘管。由于热介质从垂直管通入,会在垂直管周围熔成一个通道,该通道的存在可使得物料从罐体底部打入变得顺利,并且安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加热盘管和所述垂直管构成一个加热体,该加热体的两头均设有控制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路的合理设计,实现了一套管路机构同时具有打入物料和输出物料的功能,简化了结构;另外由于垂直管的设计,有效解决了溢罐和爆罐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罐体,2是液泵;1-1是加热盘管,1-2是进出料口,1-3是垂直管,1-4是热介质进口;3-1是第一控制阀,3-2是第二控制阀,3-3是第三控制阀,3-4是第四控制阀,3-5是第五控制阀,3-6是第六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后,所做的任何改进和修改,只要在本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都将受到法律的保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机构,包括罐体1、液泵2以及连接罐体1和液泵2的管路,所述罐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管1-1,所述罐体1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进出料口1-2,所述进出料口1-2与所述液泵2进口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3-1和第四控制阀3-4,液泵2出口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3-2与第五控制阀3-5,在所述第二、第五控制阀之间管道与第一、第四控制阀之间管道之间连接有近路管道,并在所述近路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液泵2和第一控制阀3-1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一根外接管路及第六控制阀3-6;所述罐体内底部的加热盘管1-1的进口通过一根垂直管1-3与罐体1上部的热介质进口1-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杭摩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杭摩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5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
- 下一篇:张网机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