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平膨胀机外功输出连接用的H型筒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823.2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宏;杨仁泓;王振新;蒋文豪;朱道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优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F01D25/2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平 膨胀 外功 输出 连接 型筒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平膨胀机外功输出连接用的H型筒体结构。
背景技术
膨胀机按其运动方式和结构形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为活塞膨胀机;另一类为透平膨胀机。由于透平膨胀机相对于活塞膨胀机而言具有流量大、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和运转周期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低温设备中。
如业界所知之理,透平膨胀机是以气体膨胀时速度能的变化而藉以传递能量的机械,其传递的能量也称外功,通常由与其连接的配接设备即外功吸收设备如并不限于例举的发电机、鼓风机、水泵、增压机、油制动器等吸收。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透平膨胀机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388351Y推荐有“微型透平膨胀机”、CN2185339Y提供有“气体悬浮式陶瓷低温透平膨胀机”、CN200955408Y公告有“透平膨胀机组”、CN201367920Y公开有“透平膨胀机”和CN202039906U举荐有“一种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等等。
如业界所知,透平膨胀机的流量和/或压力存在大小不同的差异,即存在输出功率大小的差异,并且由于透平膨胀机需要凭借过渡连接装置才能实现与前述的外功吸收设备连接,因此,不同输出功率的透平膨胀机需要配套与之相适应的不同规格的过渡连接装置,于是因过渡连接装置的规格众多,从而给制造、组装、维护乃至储存等造成麻烦,并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当要依据用途变化而需将先前与透平膨胀机的蜗壳(也可称膨胀机壳体)固定的并且与透平膨胀机的蜗轮(也称叶轮)连接的鼓风机撤换而改用发电机或其它的配接设备(也可称功能设备)时,则由于受到不具有通用性的过渡连接装置的制约而只能望机兴叹,除非进行重新设计,藉以满足发电机与膨胀机的配接要求,从而不仅增大成本,而且耗费时间。
因此,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结构合理并且具有良好的通用化程度的用于将透平膨胀机与外功吸收设备连接的过渡连接装置,致使上述问题始终困扰于业界,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增进组装与维护的便利性、有利于避免受透平膨胀机的功率变化以及外功吸收设备的形式与尺寸变化制约而藉以体现理想的通用性、有益于减轻重量而藉以节约材料和有便于减少模具而藉以体现经济廉价的透平膨胀机外功输出连接用的H型筒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透平膨胀机外功输出连接用的H型筒体结构,包括具有筒体腔的筒体,该筒体的一端构成有一扩设的第一配接法兰盘,在第一配接法兰盘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轴承配合腔,筒体的另一端扩设有一第二配接法兰盘,在该第二配接法兰盘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轴承配合腔;在筒体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口,而筒体朝向所述第二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进油接口,其中:第一进油接口用于向设置于第一轴承配合腔内的轴承提供润滑油,而第二进油接口用于向设置于第二轴承配合腔内的轴承提供润滑油;在筒体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用于对设置于第一轴承配合腔内的轴承实施气密封的第一进气接口,而筒体朝向第二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用于对设置于第二轴承配合腔内的轴承实施气密封的第二进气接口;在筒体上并且朝向第一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测振动探头和第二测振动探头,而在筒体上并且朝向第二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三测振动探头和第四测振动探头;在筒体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测温接口,而在筒体朝向所述第二配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测温接口;在筒体上设有一测转速接口,在筒体上设有一与所述筒体腔相通的出油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进油接口在所述筒体上的位置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第二进气接口在所述筒体上的位置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第三测振动探头在所述的筒体上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而所述的第二、第四测振动探头在筒体上的位置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第二测温接口在所述筒体上的位置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优机械(常熟)有限公司,未经联优机械(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