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含水有杆泵井自助分离润滑防偏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227.4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张星;吕肖东;徐林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涛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53/18;F04B53/14;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有杆泵井 自助 分离 润滑 防偏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含水有杆泵采油井的管杆偏磨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含水有杆泵井自助分离润滑防偏磨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井筒状况和产出液性质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杆泵系统工作环境逐步恶化,加剧了杆管偏磨程度;偏磨井中,含水率>80%占75%以上;高含水是有杆泵管杆发生偏磨、腐蚀的根本原因。
针对现场偏磨现状,目前采用防偏磨措施主要是采用抽油杆扶正器、抗磨副等。其基本思路是让扶正器充当第三方,不让管杆直接接触,对高含水井,抽油杆扶正效果差,自身磨损严重,周期短,同时改变抽油杆柱的受力状况,加大悬点载荷,还存在本身磨损问题;抽油杆抗磨副,现场主要问题是扶正体和杆体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卡死后相当于普通偏磨节古,成本高,影响现场推广使用范围;弹力支撑扶正器虽然能够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直接在杆体两端加工丝扣,造成杆体丝扣端强度低,容易断裂;抗磨管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管杆的抗磨性,降低磨损率,检泵周期有一定的延长,但本身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存在点腐蚀的现象;高分子材料内衬油管可以改善管杆接触摩擦,但存在材料老化、后期修复处理困难等问题;目前也有利用空心杆中间作为井液通道,在完井之前或完井之后采用油管与空心杆环空注油的方式,但注油工艺复杂,增加成本,增加工作量;同时,目前使用的空心杆杆壁较厚,流道小,自重大,增加抽油机悬点载荷,功耗增大,不能实现深抽,因此,使用受限。总之,目前的高含水有杆泵井管杆防偏磨工艺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总体思路还停留在扶正、抗磨、减磨的层面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含水有杆泵井的偏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通过采用高含水有杆泵井利用重力自助油水分离实现管杆润滑的思路来解决管杆的偏磨、腐蚀问题的高含水有杆泵井自助分离润滑防偏磨装置。改变了传统的防治思路,具有更好的效果,不会对原有有杆泵系统作大的改动,能够利用现有的有杆泵系统的部分设备,且操作简单,相对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高含水有杆泵井自助分离润滑防偏磨装置主要包括位于套管内的生产油管,在生产油管上口设置光杆,所述生产油管内部还设置有井口密封泵,井口密封泵上端与光杆连接,下端与空心杆连接,所述空心杆下端通过空心杆进液接头与抽油泵柱塞拉杆连接,所述抽油泵柱塞拉杆下方连接住抽油泵,而抽油泵的泵筒则和自身外部的生产油管内壁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固定,所述抽油泵的泵筒下端则连接有尾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所述井口密封泵由井口密封泵柱塞与井口密封泵泵筒组成,井口密封泵柱塞在井口密封泵泵筒内运动,相互之间具有配合间隙,形成动密封。
所述井口密封泵柱塞中间空心,作为采出液流出通道,并且井口密封泵柱塞上端开有出液孔。
所述井口密封泵柱塞的下端与空心杆通过螺纹连接,空心杆的下端与空心杆进液接头通过螺纹连接,空心杆进液接头的下端与抽油泵柱塞拉杆通过螺纹连接,抽油泵柱塞拉杆下端与抽油泵的柱塞通过螺纹连接;井口密封泵泵筒下端与生产油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空心杆进液接头四周开有进液孔;所述空心杆两端比中部本体粗,且中心空心。
在抽油过程中,上冲程时通过空心杆进液接头进入空心杆与油管的环空的采出液通过重力自助分离,一部分分离的原油留在环空中,由于原油密度一般都小于水的密度,上行置换同体积的水,另一部分在下冲程时通过空心杆进液接头进入空心杆,这样采出液中分离出的原油不断进入空心杆与油管的环空,不断富集在环空中,在井口悬挂器下端由井口密封泵密封,环空富集的原油不会进入流程,一直存在环空中,使环空重力自助分离的润滑原油始终驻留在环空而不会被抽走,从而实现了高含水抽油泵井的管杆在含有润滑剂环境中运动,达到了管杆防偏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涛,未经张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速牵引车举升控制装置
- 下一篇:排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