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3713.4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2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李胜锋;王安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颖 |
主分类号: | A61M19/00 | 分类号: | A61M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刘振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髓 麻醉 穿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麻醉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
背景技术
椎管内麻醉在我国占用相当大的比例,虽然近年来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不断完善,但麻醉带来的不适或并发症仍较多见,很多麻醉医生对硬膜外麻醉、硬脊联合麻醉或脊髓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未完全掌握。
所述的不适或并发症包括:
1、硬膜外穿刺后腰痛:最近做的一个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调查,随访2000余例做过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一年后的患者70-80%有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腰背痛或穿刺点压痛。弯腰时加重,可能与韧带的损伤与粘连或无菌性炎症有关。
2、脊髓麻醉后头痛:调查表明,常用22G(0.7×90mm)腰椎穿刺针阻滞后由于脑脊液经穿刺点外漏而产生的低颅压头痛发生率高达20-30%,夏季发生率更高。
3、其他神经并发症:如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或脊髓麻醉后病人出现瘫痪、下肢肌力下降和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现象。
硬脊联合麻醉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过去脊麻术后病人头痛的发生率高,同时发挥硬膜外手术时间可控、脊麻神经阻滞完善的优点。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将硬脊联合麻醉做成单纯脊麻,因为很多患者都是在单次脊麻药量或完全可以在单次脊麻药量下完成手术,这是在本质上对硬脊联合麻醉临床应用的误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该穿刺组件穿刺创伤极小,定位准确,穿刺角度易掌握,可减少了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包括定位器和穿刺针,定位器包括操作柄和定位盘,操作柄上设有穿刺参考点,定位盘上设有穿刺针定位点和以穿刺针定位点作为起点的多条穿刺针定位线。
所述的穿刺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点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2~1.6cm。
所述的穿刺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
所述的定位盘为以穿刺针定位点为圆心的扇形。
以穿刺针定位点为O点,扇形的一边OG为0°;OA、OB、OC、OD、OE、OF均为穿刺针定位线,其中∠AOG=60°、∠BOG=65°、∠COG=70°、∠DOG=75°、∠EOG=80°、∠FOG=90°;扇形另一边的端点H位于穿过穿刺参考点O′并垂直于OG的直线上。
所述的OA、OB、OC、OD、OE的反向延长线与穿过穿刺参考点O′并垂直于OG的直线分别相交于A′、B′、C′、D′、E′点;穿刺针从OA、OB、OC、OD和OE穿刺时皮肤至硬脊膜的距离分别为O′A′、O′B′、O′C′、O′D′和O′E′的距离。
所述的OO′的长度为1.5cm;O′A′的长度为2.0cm,O′B′的长度为3.1cm,O′C′的长度为4.1cm,O′D′的长度为5.6cm,O′E′的长度为8.0cm。
所述的穿刺针为25GII型的细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根据定位器上的定位参考点和穿刺针定位线就能够较好的定位穿刺方位,定位准确,穿刺角度易掌握,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减少了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刺及神经根几率极小,患者无下肢触电样易感,术后神经并发症少见:术后无腰痛,极少发生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术后不必去枕平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由于适宜于采用侧入法穿刺,完全避开棘上、棘间韧带,侧路穿刺途径的软组织活动度大,进针方向可以在大范围调整,甚至一点穿刺可及相邻两个黄韧带,对于体表标志不清的患者尤为有利;而且侧路穿刺路径皆软组织,阻力小,层次感清晰,各层次手感均明显。韧带、骨质、软组织针感差别明显,易于分辨,突破感明显,没有“夹针”现象。
由于是在椎板间隙进入椎管的,即使是病人的脊柱不弯曲也不能闭合这个间隙,不通过狭窄的棘突间隙,所以对穿刺体位要求不高,适用于脊柱不能弯出来的病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脊髓麻醉穿刺组件,简化了麻醉步骤及麻醉用药,穿刺针紧靠定位器,使针直线刺入,不易弯曲,不需引导针,不需利多卡因做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痛苦小,麻醉操作简单、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颖,未经周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3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头带
- 下一篇:流速补偿的泵片结构和输液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