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3600.4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桂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润科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田 产出 水中 浮渣 油泥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石油集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油是近几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的扩大,采出液中的含量相应增高,处理难度加大。主要表现一是与注水驱采出液的水质条件相比,聚合物驱采出液中残余聚合物增加了水相的粘度,使水相携油能力增强,同时也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二是分离后的污水系统罐顶容易聚结,影响流程正常运行。因此含聚合物油水分离配套工艺技术已成为各油田生产系统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大庆油田大量应用该技术后,在上世纪末出现较严重电脱问题,后通过几年攻关现已以解决此问题。海上油田由于环境和空间限制,含聚污水配套处理现以成为生产中一个重要难题。
渤海油田SZ36-1处理厂现日汇集产出污水量为5000-7000m3,污水经沉降罐油水分离后,入调储罐,接着进入斜板除油器,其后经过气浮选分离器和澄清罐,最后经双滤料过滤和生化处理后达到排放目的。渤海油田在大量应用聚合物驱油后,产出水在沉降罐、调储罐、斜板除油器顶部中聚集大量的浮渣,底部有含聚污油泥沉集,每天产生油污泥和浮渣量约120m3。
该处理厂急需一种技术对产出含油污水中含聚浮渣和含油污泥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浮渣和污泥进行再脱水,其脱水后浮渣及污泥混合物含水60-70%,可外运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产出含油污水中含聚浮渣和含油污泥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浮渣和污泥进行再脱水,以降低浮渣及污泥混合物中的含水量,降低油田产出水的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汇集罐、缓冲罐、调质分离器、污水排放罐、聚浮渣和油泥罐、污油存放罐、含聚污泥压榨机和含聚污泥包装机;所述的污水汇集罐、缓冲罐和调质分离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的调质分离器上连接有加药泵,所述的污水排放罐、聚浮渣和油泥罐以及污油存放罐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调质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的含聚污泥压榨机与聚浮渣和油泥罐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含聚污泥包装机与含聚污泥压榨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产出含油污水中含聚浮渣和含油污泥的分离问题,提高了分离效率高,分离的污水和原油可直接进入下级流程再处理,使产出含油污水中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利用。
2、本污水处理系统,对分离出的浮渣和污泥进行再脱水,其脱水后的浮渣及污泥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0-70%,可以外运处理,而且处理量大。
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加入到油田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与污水处理中的其他流程不相冲突,可以节约设备投资。
4、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结构紧凑,采用撬装结构,而且占地空间小,可应用于海上采油平台。
5、本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操作简单,清洗、维护方面,能耗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中,1是污水汇集罐,2是缓冲罐,3是调质分离器,4是加药泵,5是污水排放罐,6是聚浮渣和油泥罐,7是污油存放罐,8是含聚污泥压榨机,9是含聚污泥包装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油田产出水中含聚浮渣及油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汇集罐1、缓冲罐2、调质分离器3、污水排放罐5、聚浮渣和油泥罐6、污油存放罐7、含聚污泥压榨机8和含聚污泥包装机9。污水汇集罐1、缓冲罐2和调质分离器3通过管道相互连接,调质分离器3上连接有加药泵4。污水排放罐5、聚浮渣和油泥罐6以及污油存放罐7分别通过管道与调质分离器3的出口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含聚污泥压榨机8与聚浮渣和油泥罐6通过管道相连。含聚污泥包装机9与含聚污泥压榨机8相连。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流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润科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润科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3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在机动车辆中的联轴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密闭型电石炉粉料回收利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