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引车的车架和公铁两用牵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2057.6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湘华;彭友谊;王启涛;钟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49/00;B60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董彬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车 车架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牵引车的车架以及使用该车架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背景技术
公铁两用牵引车是一种既能在铁路上牵引车辆,也能够在公路上机动的牵引车。现有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的车架都是使用的货车用车架,其主要为由两个槽型钢组成的简易车架,因而不能承受重量,而且车架的前后不能受很大的牵引力,在牵引时容易引起变形。
可以理解,在车架的前方设置有驾驶室,为保持整个车架的平衡,需要在车架上设置配重。但是在上述的简易车架上面不能设置很重的配重,为车架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上,用于提升车桥的升降装置(伸缩油缸)通常设置在车架的底部,在牵引车行驶时,这种结构使得车架不断受升降装置的上下作用力,导致车架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牵引车的车架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车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侧的纵梁,此外,所述车架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盖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下表面上,使得两个所述纵梁、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形成为箱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车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车架前部、车架中部和车架后部,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纵梁高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纵梁,并且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车架中部和所述车架后部的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前端分别朝向两外侧垂直延伸。
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配重件。
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固定多个隔板,并且该多个隔板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盖板上设置多个便于固定所述隔板的第一孔。
优选地,在所述车架后部的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上以及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管线布置的第二孔。
优选地,所述车架中部的所述下盖板上安装有发动机支架,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中部的连接处安装有推力杆支座。
优选地,所述车架前部安装有升降装置支座,该升降装置支座分别安装在所述纵梁的外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车架前部的所述下盖板上安装有方向机,该方向机位于所述升降装置支座的前侧。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位于所述车架前部的前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两侧的纵梁,所述后盖板位于所述车架后部的后侧且固定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两侧的纵梁,在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上分别安装有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该公铁两用牵引车具有相对较高的整车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其中,该公铁两用牵引车使用以上所述的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的车架通过使车架形成为箱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采用槽型钢形成简易车架的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牵引作业时车架不易扭曲变形,而且无论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在牵引作业时都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车架的仰视图,并且在车架的前后分别增加牵引装置;
图3是图2中沿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纵梁 2 上盖板
3 下盖板 4 前盖板
5 后盖板 6 隔板
7 第一孔 8 第二孔
9 配重件 10 发动机支架
11 推力杆支座 12 升降装置支座
13 升降装置 14 方向机
15 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2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