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81344.5 | 申请日: | 2012-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7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文;徐应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25/132 | 分类号: | B60C25/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维修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折胎机。
背景技术
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胎面易被地面上的小铁块或铁钉从外胎扎入,进而扎破内胎,同时在倒车卸料时后桥轮胎也易被扎破,扎破的内外胎必须进行补胎、换胎修复后才能作业。在车辆运输作业中,由于车辆较多,故每天修补轮胎的工作量也较大,车辆等候修补的时间较长,进而影响车辆的使用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减少内胎被扎破的几率,通过套胎技术增强轮胎的耐扎能力,使轮胎耐扎耐磨,进而保护内胎不易被扎破,提高车辆利用率。所谓套胎技术,就是在外胎上套一个外胎套,以增加轮胎胎底和胎面的厚度,减少内胎扎破爆胎的几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19621Y公开了一种双层轮胎,该双层轮胎包括外胎壳和内胎,在外胎壳内设有外胎芯,外胎芯内设有内胎,通过外胎壳增加轮胎的耐磨性和承重力,防止裂胎。
在进行套胎过程中,由于外胎套的内径小于外胎的外径,故不易将外胎直接套入外胎套中。为了方便地将外胎套套在外胎上,应先将打磨好的外胎折叠,再将折叠后的外胎放入外胎套内,组合成套胎。但目前没有这类的用于折胎的折胎设备、和用于将外胎放入外胎套内的套胎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折叠外胎的折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胎机,包括折胎机架和固定设于折胎机架上方的驱动装置,所述折胎机架上设有一外胎固定装置和一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一端与折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一水平油缸,所述水平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一套环,所述折弯装置包括与折胎机架铰接的翻板,所述翻板端部固定连接一索链,所述索链端部固定连接一可与所述套环连接的拉钩。
优选地,所述折胎机架前端设有一置物台,所述外胎固定装置固定设于置物台的中心,所述翻板的一端通过一转轴与置物台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胎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置物台上的竖直油缸,所述竖直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一套管,所述套管中穿设一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转轴平行。
优选地,所述置物台后端固定设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端部固定连接一定位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一自定位块起向下倾斜的支撑斜面。
优选地,所述置物台为一圆形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折胎机架后端固定设有一连接件,所述水平油缸与连接件顶部铰接。
优选地,所述折胎机架与水平油缸之间还设有支撑杆。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折胎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折胎机通过外胎固定装置将外胎固定在折胎机架上,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折弯装置翻转,进而将外胎折叠,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折叠速度快,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还能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另外,该折胎机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胎机折叠外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套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该套胎机套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1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