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级电容柜及轻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0331.6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梁佳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G9/26 | 分类号: | H01G9/26;H01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莲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电容 轻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轨车辆技术,尤其是一种超级电容柜及轻轨车辆。
背景技术
轻轨车辆通常通过安装在机车车顶上的受电弓从接触网取得电能,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单臂弓由滑板1、支架2、平衡杆3、上框架4、铰接座5、下臂杆6、扇形板7、底架17、降功弹簧11、升弓弹簧16、传动气缸9、连杆绝缘子12、滑环13、连杆14、推杆18、支持绝缘子15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动作原理如下:
升弓:压缩空气经电空阀均匀进入传动气缸9,气缸活塞10压缩气缸内的降弓弹簧11,此时升弓弹簧16使下臂杆6转动,抬起上框架4和滑板1,受电弓匀速上升,在接近接触线时有一缓慢停滞,然后迅速接触接触网。
降弓:传动气缸9内压缩空气经受电弓缓冲阀8迅速排向大气,在降弓弹簧11作用下,克服升弓弹簧16的作用力,使受电弓迅速下降,脱离接触网。
但是在有些区域不便架设接触网,轻轨车辆在经过这些没有架设接触网的区域时因不能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力驱动而影响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柜及轻轨车辆,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有接触网和无接触网区域,均能为机车的牵引变流器提供电源,保证电力机车在无电区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级电容柜,该电容柜包括一外壳和多块超级电容单体,所述外壳由顶部敞口的箱体和安装在所述箱体敞口上的上盖构成;所述超级电容单体通过紧固装置分层固定在该箱体内;该壳体外具有均与超级电容单体连接的正极接线点和负极接线点,所述正极接线点与负极接线点之间的各层超级电容单体并联,每层超级电容单体之间串联。
其中,所述箱体呈方形,每层超级电容单体呈矩阵式排列,相邻两列超级电容之间以及位于箱体两侧的超级电容与箱体内壁之间均安装有长条形绝缘板,长条形绝缘板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装置具体为多个具有防脱底端的螺杆和与该螺杆配合螺母,所述箱体底壁上固定有底架,该底架上具有与螺杆底部配合的T形孔,所述螺杆底端一一对应安装在T形孔内,所述超级电容单体四角处的安装孔分别穿设在螺杆上;相邻两层超级电容单体之间通过穿设在螺杆上的间隔套管隔开,所述螺母套设在伸出顶层超级电容单体顶面的螺杆上。
特别是,所述超级电容单体顶层的安装板与底层的安装板之间的螺杆上穿设有支撑套管。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超级电容柜,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能够安装在轻轨车辆上,利用超级电容充电和放电功能在轻轨车辆经过无接触网区域时能够为机车提供电力驱动,保证车辆在无电区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轻轨车辆,该轻轨车辆至少包括车头和牵引变流器及DC/DC变流器,该车头顶部安装有超级电容柜,所述超级电容柜为上述的超级电容柜,所述牵引变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DC变流器输入端,所述超级电容柜的正极接线点及负极接线点分别连接所述DC/DC变流器输出端的正极接线点及负极接线点。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轻轨车辆,通过在轻轨车辆车头上安装超级电容柜,实现能量双向传递,轻轨车辆在有接触电网区域和车辆制动时,为超级电容充电;当轻轨车辆运行在无接触电网区域时,超级电容放电为机车的牵引变流器提供电源,因此本方案提供的轻轨车辆即便在经过没有架设接触网的区域时,也不会影响正常运行,相对现有技术,轻轨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更高,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单臂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级电容柜的整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级电容柜去掉上盖之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超级电容单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级电容单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层超级电容单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与螺杆的立体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好下层超级电容单体后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好间隔套管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好上层超级电容单体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未经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0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共电子阅览室监控系统终端
- 下一篇:在线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