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9851.5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青;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佰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体涉及一种LED灯珠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耗电量小,反应速度快,耐压性及单色性俱佳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仪表,信息显示屏和通讯产品上,达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程度。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基本结构包括阳极杆、带发射碗的阴极杆、LED芯片、荧光胶、金线以及环氧树脂胶组成,LED芯片置于发射碗凹槽底部,荧光胶将LED芯片覆盖。其中,LED芯片是一块电致发光半导体材料,荧光胶起到固定芯片和导电的作用,金线连接芯片与阳极杆,由环氧树脂胶封装。
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白光LED灯珠时,一般按照荧光胶用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平杯与凸杯两种方式,当用胶量与发射碗凹槽平齐时,为平杯,平杯成本比较低,但烘烤后荧光胶内水分收缩,形成下陷,影响LED芯片发光效益,有光斑,均匀性差;当用胶量高于发射碗凹槽时,一般突起在0.3mm~0.35mm,为凸杯,烘烤后荧光胶内水分收缩,收缩后仍高于发射碗,使发光亮度比较好,但是荧光胶量大,成本比较高,而且易流胶,导致发光二极管颜色的一致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灯珠结构,通过结构的改良,可提高光亮的亮度及均匀度,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珠结构,包括阳、阴极引脚、芯片、金线以及封装环氧树脂胶体,所述阴极引脚上设有发射碗,所述芯片设置于该发射碗内,并由荧光胶体封装固定,所述金线一端与所述阳极引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芯片连接,所述荧光胶体顶部突起于所述发射碗碗口,突起高度为0.2mm~0.27mm。
优选的,所述荧光胶体顶部的突起高度为0.25mm。
上文中,芯片放置于发射碗内,由荧光胶体固定,芯片与阳极引脚经金线连接,注入发射碗内的荧光胶体在通过后续烘烤工艺时,会有水份减少的现象,当注入时的突起高度在0.2mm~0.27mm时,在烘烤后,荧光胶体顶面将与发射碗的碗口平齐,如此,芯片发光的角度不受发射碗的影响,提升芯片的发光效率,同时荧光胶量适中,避免流胶现象,改善颜色一致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荧光胶体顶部突起于所述发射碗碗口高度为0.2mm~0.27mm,在烘烤工序后,水份收缩,荧光胶体顶部平齐于发射碗碗口,与以往结构相比,发光角度不受限制,使发光效率更强、均匀性更好;
2、胶量使用适中,降低成本,解决了流胶问题,提高颜色一致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荧光胶体未烘干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阳极引脚;2、阴极引脚;3、芯片;4、金线;5、封装环氧树脂胶体;6、发射碗;7、荧光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LED灯珠结构,包括阳极引脚1、阴极引脚2、芯片3、金线4以及封装环氧树脂胶体5,封装环氧树脂胶由银胶、环氧树脂胶组成,所述阴极引脚2上设有发射碗6,所述芯片3设置于该发射碗6内,并由荧光胶体7封装固定,所述金线4一端与所述阳极引脚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芯片3连接,所述荧光胶体7顶部突起于所述发射碗6碗口,突起高度为0.25mm。
如图2所示,金线4一端与所述阳极引脚1焊接,另一端与所述芯片3焊接,构成一个回路,所述荧光胶体7由基体树脂、导电添料和颜料混合组成,在注入荧光胶体7时,荧光胶体7顶部比发射碗6碗口高出0.25mm,在后续烘烤工艺时,荧光胶体7内部分水份蒸,荧光胶体7顶部与发射碗6碗口平齐,使芯片3发光角度不受发射碗6边沿影响,发光效率提升,避免光斑、流胶的形成,颜色一致性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佰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佰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9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平衡的机械形变测量方法
- 下一篇:连接端子及连接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