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线路施工安全的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9729.8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6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河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捷运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路 施工 安全 便携式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施工安全自动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线路施工安全的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公路、矿山隧道等发展迅速,其为了保障施工的进度,就需要在行车间隙作业,这就对施工安全的防护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要求对路基、轨道、沿路设施、道路等实施维护、抢险和救灾要进行提示或警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此引发的严重人生财产伤亡或二次灾害事故的发生。现有社会中,线路施工安全人员身上无随身携带报警或者提示装置,其要是线路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时,施工人员只能听取广播,才能知道有事故的发生,才进行逃离现场,这样要是广播延迟,就会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现场施工人员也无法排除因为施工作业现场视线差或声音嘈杂影响作业人员及时发现报警信息的隐患,导致险情更加严重,甚至事故发生。
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技术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一种“铁路施工安全预警装置”,见公开号为:CN101279608,公开日为:2008.10.08的中国专利,该铁路施工安全预警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构成,所述发射端由超声波模块、无线发射模块、MCU模块、电源模块构成,其中超声波模块传输信号给MCU模块,MCU模块通过接口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给无线发射模块,电源模块分别给超声波模块、无线发射模块、MCU模块提供电源;所述接收端由报警模块、MCU模块、无线接收模块、电源模块构成,其中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发射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的发送信号,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接口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给MCU模块,MCU模块将信号传输给报警模块。该发明可靠性高,安全性也高。但是该发明并不能第一时间提醒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撤离事故现场,其只能通过该铁路施工安全预警装置第一时间知道施工现场有事故的发生。
现有中,往往由于抢险或施工作业现场的环境导致作业人员无法及时注意到报警信息,以致发生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线路施工安全的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其可以随身携带,应用振动或声光报警的方式确保报警信息能及时通知到作业人员和安保防护人员,降低事故人员的伤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线路施工安全的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MCU、振动器、声光报警器以及设备自动检测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振动器、声光报警器、设备检测电路均与所述MCU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点对点数据传输收发模块、无线自组网通信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所述点对点数据传输收发模块、无线自组网通信模块、GPRS通讯模块均与所述MCU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还包括一时间同步器,该时间同步器与所述MCU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安全报警装置还包括一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与所述MCU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信号接收单元、MCU、振动器、声光报警器以及设备自动检测电路;通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事故监测终端监测到的报警信号,经MCU的处理,通过振动或声光报警的方式确保报警信息能通知到作业人员和安保防护人员,且该装置中带有设备自动检测电路,该设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设备的电压和设备的电流以及电路振动和声光等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出该装置是否能进行正常工作,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有效避免因个人疏忽导致群体危险的情况发生;提高维护、抢险、救灾、预防事故的效率,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安全防护减少企业成本,降低事故人员的伤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捷运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捷运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9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