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医疗废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355.8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7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朱永强;王语凡;饶承彪;韦倩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医疗 废物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弃物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医疗废弃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作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如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目前医院里急需一种能高效、环保地处理医疗垃圾的垃圾桶。
目前医院中使用的垃圾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垃圾桶对垃圾的密封效果不好,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寄生虫等,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2、现有的垃圾桶不能自动处理桶内垃圾,经常出现大量垃圾溢出垃圾桶的现象,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
3、现有的垃圾桶不能及时封装桶内垃圾,垃圾长时间裸露在外,环卫工人处理垃圾时与垃圾直接接触,增大环卫工人患病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款具有对垃圾自动打包、自动更换垃圾袋、感应识别以及自动开合盖等功能的智能医疗废弃物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备框架由上至下分为垃圾袋存放区、废弃物处理区以及废弃物收集区三个部分;
设备框架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废弃物投放口,并设置盖板;在设备框架的底部设置与盖板连接的脚踏杆;
所述垃圾袋存放区内、废弃物投放口的下方设置垃圾袋存放处;
所述废弃物处理区的底部设置隔离板,隔离板的一条边与设备框架之间铰连接;在废弃物处理区的框架四角位置,设置4根竖直滚珠丝杠;连杆的一端与隔离板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离板的自由端一侧的竖直滚珠丝杠螺纹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一根连接有连杆的竖直滚珠丝杠连接;在废弃物处理区的上部设置两个平行的水平滚珠丝杠;在水平滚珠丝杠的一端为固定安装的热封器,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贴合板通过螺纹与两跟水平滚珠丝杠连接;
在隔离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热封器的底端设置光电传感器;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热封器、压力传感器及光电传感器连接。
所述废弃物投放口的前端设置光电传感器,盖板的后端正下方位置设置电磁铁;光电传感器与电磁铁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废弃物收集区的一侧设置废弃物取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可通过对塑料垃圾袋的加热,实现垃圾的自动打包封装,可以有效地抑制异味的散发以及病菌的传播。
(2)该装置自动打包后,可进行自动换袋,从而可使该垃圾桶持续收纳垃圾,有效地避免了垃圾过多而导致的溢出现象。
(3)该装置将垃圾自动打包后,可通过底部带有滑块的平板打开,将垃圾集中存放在底部的空间中,环卫工人直接从此空间中收取垃圾。从而使环卫工人在避免与垃圾直接接触的同时,减少了工作量,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设备框架,2-脚踏杆,3-隔离板,4-链轮,5-水平滚珠丝杠,6-第一电机,7-支撑座,8-垃圾袋存放处,9-盖板,10-热封器,11-竖直滚珠丝杠,12-贴合板,13-连杆,14-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医疗废弃物处理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设备框架1由上至下分为垃圾袋存放区、废弃物处理区以及废弃物收集区三个部分。
设备框架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废弃物投放口,并设置盖板9;在设备框架1的底部设置与盖板9连接的脚踏杆2。
所述垃圾袋存放区内、废弃物投放口的下方设置垃圾袋存放处8;垃圾袋为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套装在垃圾袋存放处8内;垃圾袋的下端通过热封器10和贴合板12的作用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