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307.9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0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晔;王树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H02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融合 业务 光电 复合 终端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网融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缆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光信号传输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复合光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光缆中包括光缆、电缆和加强线。复合光缆中的光缆和电缆在接续时候,需要采用接续保护装置接头盒以避免外力对光缆和电缆造成破坏,影响信号质量。
但是现有的接头盒都只是实现了一进一出的普通通信业务光缆接续功能,对于同时承载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缆在工程中普遍采用多次融接的方法实现(即通过在短距离内将光纤分断在多个接头盒内多次融接来实现)。这种方案既不经济又不可靠,对线路的施工及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将以上工作合并在一个接头盒中实现,同时完成了接续,又完成了业务的分离,无须对缆进行多次破断来实现,是本专利的特点所在。
申请号为201120071307.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光缆接头盒,解决了现有光缆接头盒存在的施工难度大,操作复杂,运行可靠性不可保证的问题,对电缆无法可靠连接和渗水引起短路的问题,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在其内的带有光纤熔接盘、固定夹和防雷保护接地柱的盒体,盒体利用隔离支架固定在下壳体内腔的底部,在盒体两端分别分列输入、输出复合光缆的固定夹和防雷保护接地柱,由导线槽和输入、输出电缆的接线端子与分布在盒体两端的固定夹和防雷保护接地柱分别对应排列。
在国家大力倡导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电力光纤到户为三网融合业务提供了又一种接入方式,即节约了缆线产品成本又节约了施工成本。将输电导线和光纤单元通过绞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光电复合缆应用在中低压用户侧是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的基本形式,但这种复合的同时带来了终端接头盒处光纤接头绝缘处理和光纤接头数量增多、施工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实现复合光缆整体连续的安全可靠性,维护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
提供一种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所述接头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内设有光纤,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存纤盘,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下存纤盘。
所述上壳体设有进缆孔导管A和进缆孔导管B,通过固定线夹将进线光缆分别固定在所述进缆孔导管A和进缆孔导管B上。
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引出缆导管A、引出缆导管B和引出缆导管C,通过所述固定线夹将导引光缆分别固定在所述引出缆导管A、引出缆导管B和引出缆导管C上。所述固定线夹上设有紧固螺丝。
所述接头盒通过固定板安装在输电线路铁塔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得承载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实现终端接头一次处理和光纤承载业务一次交换的目的,避免了由于需要物理隔离而带来的多次施工、多处接头的问题;
2.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投资;
3.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实现复合光缆整体连续的安全可靠性,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示意图;
其中,1.OPPC外层,2.OPPC内层,3.不锈钢管,4.固定线夹,5.进缆孔导管A,6.上壳体,7.进缆孔导管B,8.绝缘子,9.引出缆导管A,10.紧固螺丝,11.导引光缆,12.固定板,13.下壳体,14.下存纤盘,15.引出缆导管B,16.引出缆导管C,17.上空腔,18.下空腔,19.上存纤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用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光电复合缆终端接头盒,所述接头盒包括上壳体6、下壳体13和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绝缘子8,所述绝缘子8内设有光纤,所述上壳体6的下端面中部设有上空腔17,所述上空腔17内设有上存纤盘19,所述下壳体13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下空腔18,所述下空腔18内设有下存纤14。
所述上壳体6设有进缆孔导管A 5和进缆孔导管B 7,通过固定线夹4将进线光缆分别固定在所述进缆孔导管A 5和进缆孔导管B 7上。
所述下壳体13上设有引出缆导管A 9、引出缆导管B 15和引出缆导管C 16,通过所述固定线夹4将导引光缆分别固定在所述引出缆导管A9、引出缆导管B 15和引出缆导管C 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变镜组间空气层厚度的光纤耦合镜头
- 下一篇:仿人机器人目标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