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线束过孔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78092.0 | 申请日: | 2012-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0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韦齐齐;刘骝;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具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线束过孔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汽车上都存在非常多的线束,过孔时,与汽车钣金之间存在过多干涉,磨损较大,导致线束不稳定,并且线束也显得比较凌乱。举例来说,比如,在发动机与驾驶室接口处,前舱与驾驶室接口处,门与车厢接口处,油箱进口处等地方容易发生线束磨损,直接导致线束烧蚀、电器件失效,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汽车线束过孔夹具。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线束过孔夹具,包括与线束过孔形状相匹配的夹具外圈,所述夹具外圈的内壁四周设有弹性瓣,所述弹性瓣的自由端设有线束咬合部,所述线束咬合部设有防止线束滑动的防滑波纹。
所述夹具外圈的大小与线束过孔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夹具外圈小于线束过孔的大小,所述夹具外圈外部套装有弹性垫圈,所述夹具连同弹性垫圈一同套入线束过孔后与线束过孔过盈配合。
所述线束咬合部的各处均为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避免了过孔处线束的磨损与干涉,提高了线束的安全性,线束也比较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
本实施例示出的是一种适用于方形的线束过孔的夹具,一种汽车线束过孔夹具,包括与线束过孔形状相匹配的夹具外圈1,所述夹具外圈1的内壁四周设有弹性瓣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方形夹具外圈的内壁四周设有四个弹性瓣2,所述弹性瓣2的自由端设有线束咬合部3,所述线束咬合部3设有防止线束滑动的防滑波纹。
所述夹具外圈1的大小与线束过孔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线束咬合部3的各处均为平滑过渡。
在实际使用中,可尝试根据线束过孔的形状及大小,将本实用新型的夹具标准化,这样,每次使用时,将夹具外圈1套入线束过孔内即可,线束从各线束咬合部3的中间穿过,由于线束咬合部3与弹性瓣2连接,则过多的线束可对弹性瓣2造成挤压,从而将线束夹紧。同时线束咬合部3设有防止线束滑动的防滑波纹,线束也不容易发生移动。
线束咬合部3的各处均为平滑过渡,这就避免了对线束造成磨损。
实施例二:参见图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外圈1小于线束过孔的大小,所述夹具外圈1外部套装有弹性垫圈4,所述夹具连同弹性垫圈4一同套入线束过孔后与线束过孔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外设的弹性垫圈4可使夹具外圈1与线束过孔结合的更为牢固,不易脱落。
实施例三:参见图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外圈1为圆柱形,适用于圆形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工学院,未经广西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背光模组
- 下一篇:用于阀门上的新式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