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油托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077.6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4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4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辊轴承的密封结构,具体是一种注油托辊结构。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流水作业运输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式输送机的核心部件,托辊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状况和运行质量。根据统计,托辊运行失效的原因95%是由于托辊轴承损坏。因此,为了保证托辊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密封结构对托辊轴承进行密封。目前,托辊轴承密封结构主要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结构。实践表明,此种密封结构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无法阻止外界粉尘颗粒进入润滑腔,由此容易造成润滑脂污染和轴承磨损,进而造成轴承使用成本提高和轴承使用寿命缩短。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托辊轴承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托辊轴承密封结构无法阻止外界粉尘颗粒进入润滑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托辊轴承密封结构无法阻止外界粉尘颗粒进入润滑腔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注油托辊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注油托辊结构,包括辊轴、以及外套于辊轴上的辊皮;辊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内圈分别外套于辊轴的两端;两个轴承的外圈各安装有一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分别内套于辊皮的两端;两个轴承的外侧各安装有一个外油封;两个外油封的内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的外侧端面;两个轴承的内侧各安装有一个隔套;两个隔套的外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的内侧端面;两个隔套的内腔分别构成两个润滑腔;两个隔套的内侧各安装有一个内油封;两个内油封的外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隔套的内侧端面;两个内油封的内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座的外侧端面;两个外油封、两个隔套、两个内油封均分别内套于两个轴承座上;两个轴承座、两个外油封、两个隔套、两个内油封均外套于辊轴上;辊轴的两侧端面上各沿轴向开设有一个注油孔;两个注油孔的中部分别与两个润滑腔连通;两个注油孔的底部之间连通有连通管;连通管位于辊轴和辊皮之间。
工作时,两个外油封和两个内油封共同形成两道多唇式密封结构。两道多唇式密封结构能够共同对进入两个润滑腔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两个润滑腔,由此有效防止润滑脂污染和轴承磨损。通过两个注油孔和连通管可向两个润滑腔内加注润滑脂,以补充润滑腔内因气化和干化而减少的润滑脂,由此保证两个轴承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托辊轴承密封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油托辊结构通过增设多唇式密封结构,有效防止了润滑脂污染和轴承磨损,进而有效降低了轴承使用成本,有效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油托辊结构通过增设注油孔和连通管,有效保证了轴承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进而有效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油托辊结构基于全新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托辊轴承密封结构无法阻止外界粉尘颗粒进入润滑腔的问题,有效改善了托辊轴承的密封效果,进而有效保证了带式输送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托辊轴承密封结构无法阻止外界粉尘颗粒进入润滑腔的问题,适用于托辊轴承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轴,2-辊皮,3-轴承,4-轴承座,5-外油封,6-隔套,7-内油封,8-注油孔,9-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注油托辊结构,包括辊轴1、以及外套于辊轴1上的辊皮2;辊轴1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轴承3;两个轴承3的内圈分别外套于辊轴1的两端;两个轴承3的外圈各安装有一个轴承座4;两个轴承座4分别内套于辊皮2的两端;两个轴承3的外侧各安装有一个外油封5;两个外油封5的内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3的外侧端面;两个轴承3的内侧各安装有一个隔套6;两个隔套6的外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3的内侧端面;两个隔套6的内腔分别构成两个润滑腔;两个隔套6的内侧各安装有一个内油封7;两个内油封7的外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隔套6的内侧端面;两个内油封7的内侧端面分别紧贴两个轴承座4的外侧端面;两个外油封5、两个隔套6、两个内油封7均分别内套于两个轴承座4上;两个轴承座4、两个外油封5、两个隔套6、两个内油封7均外套于辊轴1上;辊轴1的两侧端面上各沿轴向开设有一个注油孔8;两个注油孔8的中部分别与两个润滑腔连通;两个注油孔8的底部之间连通有连通管9;连通管9位于辊轴1和辊皮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