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镇流器巡检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4081.5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方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汉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镇流器 巡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巡检仪,具体涉及一种UV镇流器巡检仪。
背景技术
巡检仪是一种工业测控仪表,它可以与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配合使用,可对多路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重量、电流、电压等工业过程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报警控制、变送输出、数据采集及通讯。现有的UV镇流器巡检仪抗干扰能力差,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镇流器巡检仪,它能巡检设备中的每个UV镇流器情况,然后将UV镇流器的情况反馈到上位机PLC实行控制,实现智能化控制。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单片机U1、第一巡检光耦-第六巡检光耦Y1-Y6、第一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J1-J7、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工作指示灯LED、第一电容-第五电容C1-C5、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三双向二极管D1-D3、晶体振荡器Y7、第一上拉电阻-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1-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电源VCC,单片机U1的1脚分别与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一端、第五巡检光耦Y5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2脚分别与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一端、第五巡检光耦Y5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3脚分别与第十九上拉电阻R19的一端、第五巡检光耦Y5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4脚分别与第二十上拉电阻R20的一端、第五巡检光耦Y5的16脚连接,单片机U1的5脚分别与第二十一上拉电阻R21的一端、第六巡检光耦Y6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6脚分别与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一端、第六巡检光耦Y6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7脚分别与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一端、第六巡检光耦Y6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8脚分别与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一端、第六巡检光耦Y6的16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9脚、第五巡检光耦Y5的11脚、第五巡检光耦Y5的13脚、第五巡检光耦Y5的15脚、第六巡检光耦Y6的9脚、第六巡检光耦Y6的11脚、第六巡检光耦Y6的13脚、第六巡检光耦Y6的15脚均接地,第五巡检光耦Y5的1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8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2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7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3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6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4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5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5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4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6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3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7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2脚连接,第五巡检光耦Y5的8脚与第三接线端子J3的1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1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8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2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7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3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6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4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5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5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4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6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3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7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2脚连接,第六巡检光耦Y6的8脚与第四接线端子J4的1脚连接,单片机U1的39脚分别与第一上拉电阻R1的一端、第一巡检光耦Y1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38脚分别与第二上拉电阻R2的一端、第一巡检光耦Y1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37脚分别与第三上拉电阻R3的一端、第一巡检光耦Y1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36脚分别与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第一巡检光耦Y1的16脚连接,单片机U1的35脚分别与第五上拉电阻R5的一端、第二巡检光耦Y2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34脚分别与第六上拉电阻R6的一端、第二巡检光耦Y2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33脚分别与第七上拉电阻R7的一端、第二巡检光耦Y2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32脚分别与第八上拉电阻R8的一端、第二巡检光耦Y2的16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9脚、第一巡检光耦Y1的11脚、第一巡检光耦Y1的13脚、第一巡检光耦Y1的15脚、第二巡检光耦Y2的9脚、第二巡检光耦Y2的11脚、第二巡检光耦Y2的13脚、第二巡检光耦Y2的15脚连接且接地,第一巡检光耦Y1的8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1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7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2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6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3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5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4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4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5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3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6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2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7脚连接,第一巡检光耦Y1的1脚与第一接线端子J1的8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8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1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7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2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6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3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5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4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4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5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3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6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2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7脚连接,第二巡检光耦Y2的1脚与第二接线端子J2的8脚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上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上拉电阻R4的另一端、第五上拉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上拉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七上拉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另一端、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十九上拉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二十上拉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上拉电阻R21的另一端、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另一端、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另一端均接电源VCC,单片机U1的21脚分别与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一端、第三巡检光耦Y3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22脚分别与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一端、第三巡检光耦Y3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23脚分别与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一端、第三巡检光耦Y3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24脚分别与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一端、第三巡检光耦Y3的16脚连接,单片机U1的25脚分别与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一端、第四巡检光耦Y4的10脚连接,单片机U1的26脚分别与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一端、第四巡检光耦Y4的12脚连接,单片机U1的27脚分别与第十上拉电阻R10的一端、第四巡检光耦Y4的14脚连接,单片机U1的28脚分别与第九上拉电阻R9的一端、第四巡检光耦Y4的16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Y3的9脚、第三巡检光耦Y3的11脚、第三巡检光耦Y3的13脚、第三巡检光耦Y3的15脚、第四巡检光耦Y4的9脚、第四巡检光耦Y4的11脚、第四巡检光耦Y4的13脚、第四巡检光耦Y4的15脚均接地,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8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1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7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2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6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3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5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4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4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5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3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6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2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7脚连接,第三巡检光耦的Y3的1脚与第五接线端子J5的8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8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1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7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2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6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3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5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4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4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5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3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6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2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7脚连接,第四巡检光耦的Y4的1脚与第六接线端子J6的8脚连接,第九上拉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上拉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另一端、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连接,单片机U1的10脚与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1脚连接,单片机U1的11脚与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4脚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分别与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2脚、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3脚连接,单片机U1的13脚与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1脚连接,单片机U1的14脚与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2脚连接,单片机U1的15脚与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3脚连接,单片机U1的16脚与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4脚连接,单片机U1的17脚与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5脚连接,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6脚、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7脚、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8脚、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9脚、巡检仪地址设定二进制编码器S1的10脚均接地,单片机U1的18脚分别与晶体振荡器Y7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19脚分别与晶体振荡器Y7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9脚分别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接电源VCC,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5脚、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工作指示灯LED的负极、第一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第三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均接地,工作指示灯LED的正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连接,第一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6脚、第七接线端子J7的2脚连接,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7脚分别与第二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第三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第七接线端子J7的1脚连接,RS485收发控制集成电路U2的8脚与电源VC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汉华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汉华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4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衬里电磁流量计
- 下一篇:一种发电机组真空温湿度测量箱及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