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缸体润滑油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2879.6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婧;王振;蔡伟坚;邹凌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缸体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降低发动机曲轴正时链轮与链条系统之间的磨损的新型缸体润滑油孔。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前端的曲轴正时链轮和机油泵正时链轮在工作时没有特定的润滑机构,曲轴正时链条和曲轴正时链轮、机油泵正时链条和机油泵正时链轮之间存在间断性的刚性接触,如长时间的刚性接触并得不到特定的润滑,会导致链条与链轮之间磨损加剧,链条磨损伸长率增大,这不仅降低了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增大了正时链系统的传动噪音。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1858003 U,公告日2011年6月8日,名称为一种正时链条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正时链条系统,链条与进气凸轮轴链轮、排气凸轮轴链轮、机油泵链轮、曲轴链轮啮合连接,链条张紧器与链条张紧臂连接,链条张紧臂与链条紧密接触连接,链条导轨与链条接触连接,链条安装托架与链条接触连接,在进气凸轮轴链轮上有进气凸轮轴链轮标记凹坑,在排气凸轮轴链轮上有排气凸轮轴链轮标记凹坑,在曲轴链轮上有曲轴链轮标记凹坑。其不足之处在于,链轮与链条之间存在间断性的刚性接触,导致链轮与链条之间的磨损加剧,降低了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且增大了正时链系统的传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链轮与链条之间存在间断性的刚性接触,导致链轮与链条之间的磨损加剧,降低了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且增大了正时链系统的传动噪音的缺陷而提供降低发动机曲轴正时链轮与链条系统之间的磨损的新型缸体润滑油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缸体润滑油孔,在缸体的第一主轴承座外侧设有润滑油孔,所述润滑油孔与第一主轴承座内的润滑油道相通,所述润滑油孔为台阶孔,润滑油孔在第一主轴承座一侧的直径大于润滑油孔在润滑油道的一侧的直径。在本技术方案中,发动机运转时,润滑油通过第一主轴承座内的润滑油道流经润滑油孔,对正时链轮及链条进行润滑,润滑油孔设计成台阶孔,可以降低润滑油从润滑油道进入润滑油孔时产生的噪音,可以很好的改善链轮与链条之间的润滑环境,降低磨损,进而保证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正时链系统传动噪音的增大。
作为优选,润滑油孔的轴线与润滑油道的轴线成径向倾斜,形成一个夹角。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夹角可以让润滑油自动从润滑油道进入润滑油孔。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为30°-60°。在本技术方案中,若夹角过大,润滑油则不易进入润滑油孔,故将夹角设计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好的改善链轮与链条之间的润滑环境,降低磨损,进而保证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正时链系统传动噪音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图中,1、缸体;2、润滑油道;3、第一主轴承座;4、润滑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1,一种新型缸体润滑油孔,在缸体1的第一主轴承座3外侧设有润滑油孔4,所述润滑油孔4与第一主轴承座3内的润滑油道相通。所述润滑油孔4为台阶孔,润滑油孔4在第一主轴承座3一侧的直径大于润滑油孔4在润滑油道的一侧的直径。润滑油孔4的轴线与润滑油道2的轴线成径向倾斜,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为30°。
参照图2,润滑油孔的轴线与润滑油道的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在发动机运转时,润滑油通过第一主轴承座内的润滑油道流经润滑油孔,对正时链轮及链条进行润滑,可以很好的改善链轮与链条之间的润滑环境,降低磨损,进而保证正时链系统的定位精度,同时也避免了正时链系统传动噪音的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2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轴箱油气分离系统
- 下一篇:引擎汽缸头的辅助油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