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素捣打料激光导热测量试样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2108.7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5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邹祖桥;李勇波;刘冬林;卢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G01N1/28;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素 捣打料 激光 导热 测量 试样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炭素捣打料激光导热仪试样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主要有水流量平板法、十字热线法、平行热线法、热阻法。但是,这几种方法都不适用于炭砖和炭素捣打料导热系数的测量,因为这几种方法对于导电材料都不适用,而炭砖和炭素捣打料是导电材料,只有用激光导热法才能测定炭砖和炭素捣打料的导热系数。
激光导热法测量导热系数首先必须要制成仪器要求的试样尺寸,一般为Φ12.6mm*3.5mm的圆柱体。导热系数测定试样一般首先在切片机切片,然后用砂轮机手工磨圆,这对炭砖等定型材料制样不存在问题,但炭素捣打料等不定形材料就不容易制样,有些强度高的炭素捣打料勉强可以制成样,但样品质量不高,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炭素捣打料激光导热测量试样成型专用模具,使用本模具不仅能成功压制激光导热仪测量试样,而且压制的试样边缘完好,制样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炭素捣打料激光导热测量试样成型模具,其在于,它由底座、外模、上压件、侧压件、成型件组成,底座是外围有凸台的二节圆柱体,圆筒形外模紧密罩在底座凸台上,侧压件和成型件为二个剖分并紧密相靠的半圆柱体,二个半圆柱体外围与外模内壁紧密配合,成型件中心有竖直矩形槽,矩形槽底部开有厚度一致的半圆槽,上压件上部是圆盖,圆盖下部偏中心位置有矩形压杆,矩形压杆底部开有厚度一致的半圆槽,矩形压杆压入矩形槽底后二个半圆槽合成一个圆柱形试样模。
使用本实用新型压制的试样平行度好,边缘完好;试样为垂直受力方向,符合高炉炉缸炭素捣打料等不定型材料的受力和传热方向;侧压件和成型件采用半分法设计,有利试样脱模,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模具易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中,1-外模;2-底座;3-上压件;4-侧压件;5-成型件;6-矩形槽;7-半圆槽;
8-矩形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炭素捣打料激光导热测量试样成型模具,它由底座2、外模1、上压件3、侧压件4、成型件5组成,底座2是外围有凸台的二节圆柱体,圆筒形外模1紧密罩在底座2凸台上,侧压件4和成型件5为二个剖分并紧密相靠的半圆柱体,二个半圆柱体外围与外模1内壁紧密配合,成型件5中心有竖直矩形槽6,矩形槽6底部开有厚度一致的半圆槽7,上压件3上部是圆盖,圆盖下部偏中心位置有矩形压杆8,矩形压杆8底部开有厚度一致的半圆槽7,矩形压杆8压入矩形槽6底后二个半圆槽7合成一个圆柱形试样模。
本实用新型五个部件中,外模1起包容、固定作用,底座2有利于脱模,侧压件4和成型件5为装样挤压件,上压件3为压样件,起压样作用。
使用本模具制作激光导热仪试样时,需先在外模1的内表面、底座2的上表面、上压件3、侧压件4和成型件5的外表面涂上润滑油,以方便脱模。制样时先在外模1下部装上底座2,然后从上部将侧压件4和成型件5放入外模1内,根据密度和体积可计算出大概装样量,称取一定量不定型的炭素捣打料装入矩形槽6底部的半圆槽7中,再将上压件3装上,人工轻轻加压压制,当上压件3圆盖接触到外模1上边时,压制完成。
脱模时,先将底座2、侧压件4取下,再取下外模1,然后将上压件3和成型件5小心分开,取下试样,试样脱模成功。脱模后如果试样不合适,可适当增减炭素捣打料,再重新压制试样。每次制样完后将模具所有部件擦拭干净并涂上润滑油待下次使用。
实践证明,使用该模具不仅能成功压制激光导热仪试样,而且压制的试样平行度好,边缘完好,制样效果好。试样为垂直受力方向,符合高炉炉缸炭素捣打料等不定型材料的受力和传热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2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型陶瓷元件加工保护装置
- 下一篇:越橘叶黄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