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1097.0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邓宝光;宫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宝光 |
主分类号: | D01G15/12 | 分类号: | D01G15/12;D01H1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北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棉机 并条 棉条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尤指一种主要应用于棉纺织工艺中的可使棉条保持均匀粗细的梳棉机或并条机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棉纺织工艺中,梳棉机的作用是把开松过的原棉梳理成生条即棉条,并条机的作用是将多根生条经过充分的混合后形成质量均匀的熟条。生条及熟条均要求质量均匀且粗细均匀,通常采用自调匀整技术来调节棉条的质量不匀率。传统的自调匀整技术中棉条的检测有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与一对上下挤压凹凸罗拉组成的检测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7年11月28日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0620049255.8,实用新型名称为梳棉机棉条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主要技术方案是在上导棉轮(上挤压凹凸罗拉)的上曲轴上安装角位移传感器,上曲轴通过拉簧与基座弹性连接。棉条在穿过上、下导棉轮(上、下挤压凹凸罗拉)之间时,棉条的粗细引起上曲轴产生旋转并决定了上曲轴转动的角度大小,与上曲轴相连的角位移传感器根据不同转动角度的大小产生检测信号输出。但由于零件较多,工序繁杂,并且生产棉条时棉絮杂物会对零件通道有堵塞,易导致机器故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2年1月11日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120221031.1,实用新型名称为梳棉机棉条密度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棉条输入端头上开有与端头出口相通的U形槽,检测杠杆设置在U形槽内,检测杠杆的下端头位于棉条输入端头的棉条出口腔内,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座上,位移传感器安装座固定在棉条输入端头上,位移传感器的位移测针下端顶在检测杠杆的杆身上,检测杠杆压紧弹簧压在位移测针上端,棉条的粗细引起检测杠杆产生位移并传导给位移测针,同时使得位移传感器根据位移大小产生检测信号输出。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位移传感器比角位移传感器的精度相差了很多,易导致棉条的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位移传感器部件较多,体积大,不易换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精度低、体积大和部件多不易换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包括导棉器和检测杆,导棉器设有开口,检测杆具有固定端和检测端,固定端上设有固定孔,其重点在于:还包含有固定座和角位移传感器;固定座具有固定面和安装面,固定面上设有与导棉器的开口相对应的槽口,所述导棉器连接在固定面上,安装面上设有穿孔;角位移传感器设有转轴,该转轴穿过穿孔与检测杆固定连接;检测杆的检测端通过固定面的槽口延伸至导棉器内;还包含有扭簧,扭簧套设于角位移传感器的转轴上并容置于检测杆的固定孔内,扭簧的一端与检测杆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座相连。
该检测杆的固定端设有手动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角位移传感器精度高,使用时可以保持棉条的粗细均匀,提高产品的质量。
2、角位移传感器与检测杆的结合使用,可减小检测装置所占体积,留出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3、简化零部件,方便该装置的维护和换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位侧面观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位后侧观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精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的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梳棉机或并条机棉条检测装置,包括导棉器1和检测杆4,导棉器1设有开口14,如图2所示,其内部设有U形槽9,检测杆4具有固定端16和检测端17,固定端16上设有固定孔11。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改进在于还包含有固定座2和角位移传感器5,如图1所示,固定座2具有固定面7和安装面8,固定面7和安装面8可以设置为任意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相互垂直,所述导棉器1连接在固定面7上,固定面7设有槽口15,如图4所示,该槽口15与导棉器1的开口14对应,安装面8上设有穿孔12,该穿孔12旁设有小孔13,角位移传感器5设有转轴10,该转轴10穿过穿孔12与检测杆4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10以与固定面7平行为最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宝光,未经邓宝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1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超稠油的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效果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路面反光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