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909.X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2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宝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瞳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8300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灶。
背景技术
目前,灶广泛应用于家庭、酒店等需要使用灶具的地方。
现有的灶如图1所示,包括炉膛101、灶头102、混合燃烧室103、燃气进气管104和风机105。灶头102的内壁具有孔,混合燃烧室103的侧壁具有直径较小的通孔,通孔的径向截面面积在10-80mm2之间,风机105为大功率风机,其功率为550W。经风机105吹入的空气依次通过灶头102内壁上的孔和混合燃烧室103侧壁的通孔送入混合燃烧室103的内腔;燃气进气管104将燃气送入混合燃烧室103的内腔,并与混合燃烧室103内的空气混合。
但由于现有的灶采用的风机的功率较大,且混合燃烧室103侧壁的通孔较小,使得灶头102内的气压较大,同时混合燃烧室103内的空气进气量较小,空气进气量较低,从而导致了空气与燃气混合不充分,燃烧时需要消耗燃气的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能够提高空气的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灶,包括:
炉膛;
炉头,其与所述炉膛的底部连接;
混合燃烧室,其同时设置在所述炉膛和所述炉头内,所述混合燃烧室的侧壁具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径向截面面积为125-210mm2,所述混合燃烧室通过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与所述炉头连通;
燃气管,其一端设置在所述混合燃烧室内,与所述混合燃烧室连通;
额定功率为30-60W的风机,其出气口与所述炉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径向截面面积为130-200mm2。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径向截面面积为150-180mm2。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的个数为6-12个。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混合燃烧室的通孔的个数为8-10个。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集火圈,其中心具有通孔,所述混合燃烧室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圆形的径向截面,所述集火圈放置在所述混合燃烧室的上方,所述集火圈的通孔径向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混合燃烧室的开口径向截面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环状耐火圈,所述至少两个环状耐火圈沿所述集火圈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集火圈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环状耐火圈的轴线与所述集火圈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个所述环状耐火圈的底部具有高度可调的支撑件。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点火器,其点火端设置在所述混合燃烧室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灶,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扩大混合燃烧室通孔的面积,并同时降低风机的额定功率,能够降低了混合燃烧室内的气压,保证了空气的进气量,使得空气与燃气按照较佳的比例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燃气的耗气量;
通过设置集火圈,并将集火圈设置在炉头的上方,能够对点燃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形成聚拢的作用;
通过设置耐火圈,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传递的效果;
通过在耐火圈的底部设置高度可调的支撑件,能够调节耐火圈与耐火圈之间的高度,也可以调节耐火圈与集热圈之间的高;
通过设置点火器,能够便于点火,降低工作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为现有的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灶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灶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瞳,未经金宝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运行操作票智能化诊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排气消声器端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