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671.0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科;郑淑芬;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32 | 分类号: | B01F7/32;H01M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浆料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磷酸铁锂浆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一直被认为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力的正极材料,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资源丰富等优点。磷酸铁锂一般与导电剂、胶和溶剂混合,在专用的打浆设备中制成混合均匀的液体浆料,再经涂布成为极片。磷酸铁锂浆料中,各种物质分散是否均匀,结合是否牢固,是决定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国内有很多制造打浆设备的工厂,打浆设备一般都是采用高速搅拌头和低速公转搅拌头进行打浆。高速搅拌头提供高速剪切力,使混合了液体的物料通过剧烈的层流和紊流发生混合;低速公转搅拌头使浆料整体旋转,有助于气泡消除和浆料均匀。但是用于磷酸铁锂材料时,以上设备还存在不少问题。因为磷酸铁锂相对传统的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很难分散均匀。传统的分散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在工艺中易出现大颗粒和块状团聚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利用高速离心分散浆料,液滴撞击桶壁,将不同性能的物质在浆料中实现迅速均匀的混合,从而有助于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的最大发挥。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包括:包括转轴、漏料容器、外筒和漏料孔,所述转轴和漏料容器焊接为一体,所述漏料容器的器壁有漏料孔,所述外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液容器的外周并且所述漏料容器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
其中,所述漏料容器的直径为15cm~25cm。
其中,所述漏料孔的直径为0.2mm~0.5mm。
其中,所述转轴的转速为5000转/分钟~10000转/分钟。
其中,所述漏料容器和外筒由SUS304奥氏体不锈钢制造。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磷酸铁锂正极浆料制造过程中混浆不均匀的问题,彻底消除了大颗粒和块状团聚的现象,可以保证浆料的微观和宏观均匀性,性能均匀性和成分一致性大幅度提高,同时打浆时间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磷酸铁锂浆料混合装置,包括:包括转轴1、漏料容器2、漏料孔3和外筒4,所述转轴1和漏料容器2焊接为一体,所述漏料容器2的器壁有漏料孔3,所述外筒4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液容器2的外周并且所述漏料容器2的外壁与所述外筒4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所述漏料容器2的直径为15cm~25cm。所述漏料孔3的直径为0.2mm~0.5mm。所述转轴2的转速为5000转/分钟~10000转/分钟。所述漏料容器2和外筒4由SUS304奥氏体不锈钢制造。
工作原理:
当转轴1高速旋转带动所述漏料容器2高速旋转,通过循环泵将存储桶中的待混合浆料注入漏料容器2中,流入漏料容器2的浆料被强大的离心力通过漏料孔3甩出,并在漏料容器2的外壁与外筒4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内混合后向下流入存储桶中。再通过循环泵租入漏料容器2中进行循环混合。经过料浆的反复循环过程,可以很快地实现浆料的精细均匀混合。据试验,达到同样的打浆效果,本装置只要3~4小时。而传统的设备需要打浆16小时以上。同时本装置制成的浆料混合均匀,涂布效果良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