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头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606.8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山圭介;小泽修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B60Q1/04;F21W101/10;F21W10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头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置在车辆前方的车头灯,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提高视认性的车头灯。
背景技术
对于轿车、越野车等车辆来说,车头灯是必备的部件。随着产业的发展,车头灯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改进。目前,车辆上多采用组合式车头灯(组合灯),即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多种灯具组合构成车头灯。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6512号公报)中,示出前大灯和示宽灯构成一体的车头灯。但是,目前的车头灯已不限于包括前大灯和示宽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头灯2包括:壳体部3,支撑后述的灯具的光源、反射镜以及内透镜等,并设置在车辆上;外透镜4,覆盖灯具的光源、反射镜以及内透镜等,略透明。
车头灯2的灯具包括远光灯用前大灯10、近光灯用前大灯11、转向信号灯12以及示宽灯20。
从外部观察远光灯用前大灯10、近光灯用前大灯11、转向信号灯12以及示宽灯20时,在外透镜4内,分别在图1的虚线所示的区域中发射光。以下,将这些灯具发出的光的区域称为发光部。
如图2所示,远光灯用前大灯10以及近光灯用前大灯11分别具有将从光源10a及11a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镜10b及11b以预定的光线分布射出的构造。
转向信号灯12包括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12a、配设在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12a的背面侧的未图示的光源。转向信号灯12将自光源射出的光通过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12a进行扩散并射出。即,将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12a看作为转向信号灯12的发光部。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在近光灯用前大灯11及示宽灯20发光的状态下的转向信号灯12的视认性,例如通过在作为转向信号灯12的发光部的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12a的周围配设黑色的部件而将转向信号灯12的发光部明显地与邻近的近光灯用前大灯11的发光部及示宽灯20的发光部隔开。
上述的车头灯2可以提高近光灯用前大灯11、转向信号灯12以及示宽灯20的视认性,即有助于区别近光灯用前大灯11、转向信号灯12以及示宽灯20所发出的光。但是,由于要隔开转向信号灯12的发光部与邻近的近光灯用前大灯11的发光部及示宽灯20的发光部,因此结构变得松散,不够美观,且导致尺寸变大,不便于进行整体设计。而且,近光灯用前大灯11和转向信号灯12的光线较亮,而示宽灯20的光线较暗,因此即使采用上述的配置,示宽灯20的视认性还是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视认性的车头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头灯,包括前大灯、转向信号灯以及示宽灯,从正面观察时,示宽灯配置在前大灯与转向信号灯之间,与前大灯和转向信号灯相邻。
可选地,转向信号灯配置于前大灯的车外侧斜上方,示宽灯包括位于前大灯与转向信号灯分界处的分界段、沿着前大灯车外侧侧缘的侧缘段以及沿着前大灯下缘的下缘段。
可选地,示宽灯还包括沿着前大灯上缘的上缘段。
可选地,转向信号灯配置于前大灯正上方的任意位置,示宽灯包括位于前大灯与转向信号灯分界处的分界段、沿着前大灯车外侧侧缘的侧缘段、沿着前大灯下缘的下缘段以及连接分界段与侧缘段的连接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确保车头灯的结构紧凑性的同时提高前大灯、转向信号灯、示宽灯之间的视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头灯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车头灯拆去外透镜后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头灯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车头灯的主视图。
图5为沿图4的A-A线的截面图。
图6为沿图4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为沿图4的C-C线的截面图。
图8为沿图4的D-D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2……车头灯
3、13……壳体部
4、14……外透镜
10、100……远光灯用前大灯
10a、11a……光源
10b、11b……反射镜
11、110……近光灯用前大灯
101……前大灯
12、120……转向信号灯
121……光源
125……反射镜
12a……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
20、200……示宽灯
210……示宽灯用内透镜
211……上缘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电冰箱化霜控制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电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