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顶式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302.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4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飞;张维强;庞贤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和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顶式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斜顶式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结构,一般包括唧嘴1、水口2、潜胶口3、前模装置和后模装置,后模装置上设置有后模芯6、后模7、顶针面板8和顶针11,前模装置上设置有前模芯5和前模4,前模芯5和后模芯6组合形成与产品结构对应的模腔9,顶针11用于分别顶出成型后的产品和水口,现有的模具在设计时会根据产品的不同,在合适的位置设计若干个顶针11,用于顶出产品和水口,在所设计的顶针位置上,模具的后模芯6、后模7、顶针面板8会按照预定位置钻上顶针孔。
现有的潜胶口设计方式有潜牛角式,如图1所示,熔化的塑胶通过水口由潜牛角进胶口充满产品模腔,在前模和后模打开后,利用顶针顶出产品和潜牛角,产品和潜牛角在顶出过程中由于顶力作用在结合处分离成两部分。潜牛角进胶口方式所造成的问题是:1、潜牛角进胶口在顶出时会被强顶变形,在潜牛角进胶口脱离后模时由于塑料的回弹性容易对产品表面造成划伤;2、潜牛角进胶口被顶出后有可能出现没有完全脱离模具,当取出产品的动作由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时,在下一成型周期中,模具再次合模时,没彻底脱离模具的进胶口会对模具表面造成损伤;3、潜牛角进胶口被顶出时,可能出现顶出力量过大,造成进胶口对前模表面进行撞击,从而损伤模具。
现有的另一种潜胶口设计方式为潜顶针式,如图2所示,在产品模腔的底部增加一段胶位,该胶位的下方设置有顶针,潜胶口通过增加的这段胶位对模腔进行注塑,在前模和后模打开后,利用顶针顶出产品和潜胶口,产品和潜胶口在顶出过程中由于顶力作用在结合处分离成两部分,然后对产品额外增加的胶位进行削除。潜顶针进胶口方式所造成的问题:1、在顶出时,潜胶口与壳体的结合处会被模具铁割断,如果被切割时产生胶丝,则会在接下来的顶出过程中与模腔磨擦产生塑料的粉屑,在下一周期的注塑时,残留的粉屑会被熔化的塑料冲进模腔内,从而导致后面的产品出现表面出现不良;2、额外增加的这段胶位在加工时会在产品表面形成明显的加工痕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模具结构的缺点,提供一种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更高的斜顶式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顶式模具结构,包括唧嘴、水口、潜胶口、前模装置和后模装置,后模装置上设置有后模芯、后模、顶针面板和顶针,前模装置上设置有前模芯和前模,前模芯和后模芯组合形成与产品结构对应的模腔,顶针用于分别顶出成型后的产品和潜胶口,所述模腔的下方还增加设置有一空腔,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模腔与所述潜胶口,所述空腔与所述模腔连接处的剖面呈锐角。
具体地,所述空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顶针。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对应位置处的顶针呈倾斜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潜胶口通过在产品模腔的底部增加的空腔对模腔进行注塑,由于成型后的胶位与产品的连接处为锐角,连接处很细,手工折断即可,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空腔的胶位处设计一个斜顶用于顶出产品,在前模和后模打开后,斜顶与顶针分别顶出产品与潜胶口,产品和潜胶口在顶出过程中由于顶力作用在结合处分离成两部分,顶出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屑,加工成型后的产品表面加工痕迹小,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潜牛角式模具结构剖视图。
图2,现有潜顶针式模具结构剖视图。
图3,实施例斜顶式模具结构剖视图。
图4,斜顶式进胶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唧嘴、2水口、3潜胶口、4前模、5前模芯、6后模芯、7后模、8顶针面板、9模腔、10空腔、(11、12)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斜顶式模具结构,其结构剖视图参看附图3,包括唧嘴1、水口2、潜胶口3、前模4、前模芯5、后模芯6、后模7和顶针面板8,前模芯5和后模芯6组合形成与产品结构对应的模腔9,模腔9的下方设置有空腔10,空腔10连通模腔9与潜胶口3,空腔10与模腔9连接处的剖面呈锐角,空腔1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顶针12,顶针12呈倾斜式,潜胶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顶针11,顶针11呈竖直式。其中,斜顶式进胶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参看附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和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和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锁式晾衣架挂钩
- 下一篇:直连式多功能独轮田园管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