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向钻孔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197.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臣刚;夏克安;李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E2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钻孔抽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向钻孔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提高瓦斯治理力度,需要在煤矿井下施工下向钻孔,在钻孔内设置封孔管,通过封孔管抽采瓦斯。
在下向钻孔抽采过程中,一般采用负压抽采系统抽采瓦斯。但是负压抽采系统无法把钻孔内积水抽出,钻孔内的积水会导致瓦斯无法正常抽采,导致下向钻孔抽采的瓦斯流量低、抽采时间长,严重降低了矿井的瓦斯抽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向钻孔排水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下向钻孔排水系统无法排除钻孔内积水、瓦斯抽采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向钻孔排水系统,包括封孔管、抽采管路、压风管路和排水器;
所述压风管路设置的出风端在所述封孔管内且延伸至所述封孔管的下部,所述封孔管的上端与所述抽采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抽采管路连通。
如上所述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优选地,所述压风管路包括压风总管和多个压风分管,所述多个压风分管与所述压风总管连通,每个压风分管与一个封孔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优选地,所述下向钻孔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控制阀,每个控制阀设置在一个压风分管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
如上所述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在封孔管内设置压风管路,通过压风管路向封孔管的底部输送压风,压风可以将钻孔内的积水吹向封孔管的管口处,抽采管路向封孔管提供负压,压风管路的压风与封孔管的负压共同作用于钻孔内的积水并将积水通过排水器排出,因而可以提高钻孔内瓦斯的抽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封孔管; 2-抽采管路; 3-压风管路;
4-排水器; 5-控制器; 6-控制阀;
21-抽采总管; 22-抽采分管; 31-压风总管;
32-压风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包括封孔管1、抽采管路2、压风管路3和排水器4。
压风管路3的出风端设置在封孔管1内且延伸至封孔管1的下部,封孔管1的上端与抽采管路2连通,排水器4的进水口与抽采管路2连通。
抽采管路2向封孔管1提供负压风,压风管路3向封孔管1内提供压风。
煤矿下向钻孔抽采过程中,需要对钻孔进行封孔,封孔管1设置在钻孔的封孔段,封孔管1的下端延伸至钻孔的深处,封孔管1的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抽采管路2向封孔管1提供的负压抽吸力,将钻孔内的瓦斯抽走。
具体地,压风管路3可以包括压风总管31和多个压风分管32,多个压风分管32均与压风总管31连通,且每个压风分管32分别深入至一个封孔管1的底部而与该封孔管1连通。抽采管路2可以包括抽采总管21和多个抽采压风管路3,多个抽采分管22与抽采总管21连通,且每个抽采分管22与一个封孔管1连通。压风管路3和抽采管路2采用总风管结构,可以同时对多个封孔管1进行抽采,可以提高抽采效率。
下面具体说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向钻孔排水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打开压风管路3,通过压风管路3内压风将钻孔内积水和瓦斯吹出,同时打抽采压管路2,利用抽采管路2负压对封孔管1内的积水和瓦斯进行抽采,然后利用抽采管路2上安装的排水器4将积水排出,从而达到预期排水目的。
具体原理解释如下,当钻孔内充满积水时,积水产生的水压大于煤层瓦斯释放的压力时,钻孔内的瓦斯不能通过钻孔释放出来,抽采管路2抽采瓦斯浓度和流量值接近于为零。当抽采管路2抽出一部分钻孔内的积水时,钻孔内水柱减小,水压也随之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大于水柱压力时,部分瓦斯可以上浮到水面,并得到一定的瓦斯抽采浓度和流量。
但是抽采系统负压很难克服大气压给予孔内水柱的压力,所以抽采管路2的负压只能抽出钻孔内部分积水,严重制约瓦斯抽采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1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透光率的偏振模块
- 下一篇:一种抑制BBO晶体径向过快生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