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8286.2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饮江;段婷;金晶;黎臻;张乐婷;张曼曼;翟斯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28;C02F1/32;C02F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压载水 综合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压载水是船舶在空载或轻载航行时,为了保证船舶平稳、安全而携带的海水,压载操作是指船舶对压载舱注入和排出压载水的操作。通过压载操作,可调整船舶吃水和稳性,减轻船体变形和航行阻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船舶的适航性,压载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与航运业的发展,船舶压载水异地排放引起的生物入侵问题日渐凸显,船舶压载水是造成海洋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每年约有100亿吨压载水在全世界范围异地排放,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严重影响港口国水域生态平衡的破坏,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压载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机械法:主要有过滤、沉淀、改善船舶设计等方法,但处理装置设备体积大,船舶安装困难,设备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物理法:主要有加热处理、射线技术、微波技术、银离子、压力变换技术等,但这些处理方法也存在处理装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并且,传统紫外线法存在杀藻难、灭菌不彻底、无法持续灭菌、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化学法:主要有药剂法、电解海水法、催化氧化法等,但其所使用或反应的化学品对海水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排放的压载水会对公共水域环境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法:主要在压载水中加入肉食性或寄生性生物以消灭,但其存在长期的潜在生物危害,可控性差,目前应用并不广泛。
上述各方法,基本都存在设备成本投入大、耗能高、杀菌消毒效果差等缺点,因此,对研究压载水有效处理的新型方法、技术和设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它不但能有效地灭活船舶压载水中浮游生物、微生物和细菌,控制和消除有害生物滋生与传播,而且安全、可靠、有效及环境允许,同时使用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压载水综合处理装置包括海水抽吸泵、压载水舱Ⅰ、压载水舱Ⅱ、压载水舱Ⅲ及海水排放泵,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水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水力旋流分离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总进水阀及总进水三通的总进水管,所述压载水舱Ⅰ、压载水舱Ⅱ及压载水舱Ⅲ的上端出水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连接有上出水阀Ⅰ、上出水阀Ⅱ及上出水阀Ⅲ,所述压载水舱Ⅰ、压载水舱Ⅱ及压载水舱Ⅲ的下端进水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连接有下进水阀Ⅰ、下进水阀Ⅱ及下进水阀Ⅲ,所述海水排放泵的进水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总排水阀、进出水三通、分进水阀、下进水阀三通Ⅰ、下进水阀三通Ⅱ及下进水阀弯头的进水分管,所述总进水管上的总进水三通的左端口处连接有一其上串接有分出水阀、上出水阀三通Ⅰ、上出水阀三通Ⅱ及上出水阀弯头的出水分管,所述总进水管上的总进水三通的左端口处的出水分管上的上出水阀三通Ⅰ、上出水阀三通Ⅱ及上出水阀弯头的下端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与所述压载水舱Ⅰ、压载水舱Ⅱ及压载水舱Ⅲ的上端出水口处的上出水阀Ⅰ、上出水阀Ⅱ及上出水阀Ⅲ的出水口处形成连通,所述海水排放泵的进水口处所连接的进水分管上的下进水阀三通Ⅰ、下进水阀三通Ⅱ及下进水阀弯头的上端口处均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与所述压载水舱Ⅰ、压载水舱Ⅱ及压载水舱Ⅲ的下端进水口处的下进水阀Ⅰ、下进水阀Ⅱ及下进水阀Ⅲ的进水口处形成连通,紫外-臭氧联用反应器由底座箱体及上盖所构成,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上所设开口处设有一带密封垫圈的台肩,所述底座箱体的左端壁上设有一臭氧进气口管,所述底座箱体内的左端端部处设有一其上均布有射流混合器的臭氧混合面板,所述底座箱体内的后端内壁及内底面之间上分布有后石英板槽,所述底座箱体内的前端内壁及内底面之间上分布有前石英板槽,所述后石英板槽与前石英板槽且为间隔排列,所述后石英板槽及前石英板槽内均分别设有纵向排列的外套有石英套管的紫外灯管,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设有电源接线盒及进水口管,所述底座箱体下端面的右端端部处设有一出水口管,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上所设开口处的带密封垫圈的台肩处相配合并形成密封联接,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进水口管处与所述总进水管上的总进水三通的下端口处由水管Ⅰ形成连通,所述底座箱体下端面的右端端部处所设的出水口管处与所述海水排放泵的进水口处所连接的进水分管上的进出水三通的上端口处由水管Ⅱ形成连通,所述后石英板槽及前石英板槽内分别所设的纵向排列的外套有石英套管的紫外灯管均一一通过电缆与所述底座箱体上端面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电源接线盒的接线端形成电连接,所述底座箱体左端壁上所设的臭氧进气口管通过气管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气口管形成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8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搏器电极线及起搏器
- 下一篇:一种小区车辆和人员智能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