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7302.6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0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风;陈志强;王铮;左晓艳;丁洪琼;屈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风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结肠 灌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术前结肠灌洗、中药保留灌肠或肠道输液、透析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肠道准备广泛涉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控制、临床医护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有时直接决定了手术或检查的结果,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和费用。传统清洁灌肠一直沿用反复插管,多次灌液的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传统清洁灌肠中的肛管插入深度不足,或由于其结构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更深插入,灌肠液大量流入直肠,当直肠内压力>7.3kPa时刺激直肠壁感受器而产生强烈便意,患者急切需要排便,致使灌肠液只停留在直肠、结肠下段即开始排便,保留时间短,不能软化结肠内粪便,需要反复多次的灌洗,因此导致灌肠次数增加,容易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也增加了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且病人入厕频繁,极易发生晕厥。
由于患者年龄、意志等多种因素作用,在受到灌肠的外源性刺激时,存在相当多部分的患者不能有效地排便,临床上患者失禁污染被服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出现由于患者匆忙进入厕所排便滑倒导致骨折伤害的情形,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为此,专利号200820230401.6一种抽吸式双套管结肠灌洗器提出了双套管的技术方案,以内管实现液体肠道灌注,以外管同步实现肠道废液的接收,并提出内管由外至内斜穿入外管内腔可以滑动以调节内管的伸入肠道,解决传统清洁灌肠无法实现高位灌肠的疑难。另外,王洪利提出专利号200810106234.9一次性结肠灌洗给药透析器的技术方案,其中伸入结肠进行清洗的导管部分,也采取了类似的结构。两者具有相似的共性优点,却也存在两个明显的共同缺点,其一是注液的内管均为从排除废液的外管后端的侧壁穿入,使用时容易扭曲缠绕;其二是内管与外管的交叉点,即内管穿入外管的结合点,由于无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实施灌洗后导管承受压力时,则会产生渗漏甚至不定向的微细喷射,造成污染。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各自的缺陷,前者,虽然提出了内管可以滑动的性能,但是并没有为其滑动带来泄漏风险提出处理措施,缺乏实现的可能,且斜穿式插入外管的滑动极不便利,难以操作;而后者,由于内管与外管的穿入结合是固定的,根据实用需要而内管往往长于外管,而内管一般比较柔软,这为灌肠器具的插入造成很多麻烦,且容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难题,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的缺陷,实现灌注长度可调节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使其具有适应人体结肠生理解剖特点,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插管次数少、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且能使患者感觉舒适、无需下床,实现结肠高低位均能有效灌洗,使肠道清洁完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1、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1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一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口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口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1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
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固定器13,安装在控制组件1的分流器11的后端。
所述滑动固定器13由旋套131和密封件132组成,密封件132套装于旋套131的内腔。
所述旋套131设置有内螺纹133,其一端收窄且内部成一个内圆锥135,其收窄端中心开设有小孔134,所述分流器11后端设置有与旋套131内螺纹133吻合的外螺纹111。
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一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一连通内腔的导管插口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
所述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
所述引流出口12与分流器11内腔贯通,并与引流外管22或分流器11的中心线向所述后端成≤90°的夹角。
所述引流组件2的引流外管22前端开有引流入口221,后端连接有一护翼21。
所述注液管31后端安装有一注液管座32,其连接有一可开启或封闭注液管31端口的管座盖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风,未经李林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液压动力包
- 下一篇:空气(水)重力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