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罗非鱼幼苗的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6934.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9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彬;董在杰;梁政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9/04 | 分类号: | A01K6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非鱼 幼苗 诱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幼苗的诱捕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罗非鱼是近年来新兴的养殖品种,养殖潜力巨大。红罗非鱼经过雌雄配对后在土池塘里产卵,并自行孵化成幼苗。
在已有的技术中,红罗非鱼的鱼苗基本都是靠人工用三角抄网沿池塘边上收集。这样的方法有不少弊端。红罗非鱼每天产卵的时间不固定,在产卵高峰,通常得收集数次,耗费人力物力,工具量大。而且,红罗非鱼幼苗具有自相残食的特性,大的幼苗会吞食小的幼苗。传统收集方法不能完全收集当天的幼苗,而逃脱的幼苗在几天后就能吞食刚孵化的幼苗,使得出苗率降低。同时,随着幼苗的长大,灵活性也提高,传统收集的方法无法很有效解决逃脱幼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红罗非鱼幼苗的收集效率、减少劳动力同时也能很有效的抓捕逃脱的幼苗、有效提高幼苗的生活率和出苗率的红罗非鱼幼苗的诱捕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红罗非鱼幼苗的诱捕装置,它包括第一漏斗网与第二漏斗网,第一漏斗网具有第一网眼,第二漏斗网具有第二网眼,第二漏斗网设置在第一漏斗网的后部,在第一漏斗网的边缘连接有呈锥面形的引导布,在第二漏斗网的后部连接有鱼幼苗收集网兜,在鱼幼苗收集网兜的后部设有诱捕射灯,诱捕射灯的光线射向第一漏斗网的中部位置。
所述诱捕装置各部位所用网片的网孔大小均为30~60目,所述第一网眼的直径为0.8~1.5cm。所述第二网眼的直径为0.8~1.5cm。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红罗非鱼幼苗的收集效率,减少劳动力;同时也能很有效的抓捕逃脱的幼苗,有效提高幼苗的生活率和出苗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鱼幼苗的诱捕装置,它包括第一漏斗网1与第二漏斗网2,第一漏斗网1具有第一网眼6,第二漏斗网2具有第二网眼7,第二漏斗网2设置在第一漏斗网1的后部,在第一漏斗网1的边缘连接有呈锥面形的引导布3,在第二漏斗网2的后部连接有鱼幼苗收集网兜4,在鱼幼苗收集网兜4的后部设有诱捕射灯5,诱捕射灯5的光线射向第一漏斗网1的中部位置。
所述第一网眼6的直径为0.8~1.5cm。所述第二网眼7的直径为0.8~1.5cm。
在繁殖池塘的上风位置选择一处水质清新透明度好的角落,最好能有活水流入。
在池塘角落架设一个本实用新型的诱捕装置,第一漏斗网1的边缘连接有呈锥面形的引导布3,用以诱导鱼苗进入网口,第一漏斗网1可以防止成鱼亲本进入。第一漏斗网1的后部安装第二漏斗网2,第二漏斗网2的后部安装鱼幼苗收集网兜4,鱼幼苗收集网兜4上有一个活口结用以收集鱼苗。第一漏斗网1与第二漏斗网2可以防止幼苗逃脱。
如图1所示,在鱼幼苗收集网兜4的后端离水面50~80厘米处安放一个诱捕射灯5,具体瓦数根据池塘大小而定,一般10瓦/亩,以在整个池塘能看见光源为好,射灯光速方向朝向第一漏斗网1的中部位置。
以上装置在黄昏时分安装完毕,等入夜之后,将射灯打开,人离去,约1小时之后回来查看收集口鱼苗情况,并将鱼幼苗收集网兜4内的鱼苗取出;根据鱼苗数量可以反复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