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热式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66870.4 | 申请日: | 2012-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翔;杨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荣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华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热式空压机热 回收 热水 输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直热式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空压机(英文为:air compressor)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机,速度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气体的体积,使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加以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速度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提高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使气体分子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
空压机在工作运行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使油液升温,高温的油液对空压机的使用性能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目前,针对空压机的高温油液,已经出现有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系统,然而现有之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系统存在着产生容易用水难的问题,不能对空压机的热量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热式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控制系统,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系统存在产水容易用水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直热式空压机热回收热水输送控制系统,包括有空压机、热能机、循环水箱、宿舍水箱以及DDC控制器;该空压机的出油口与热能机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管,该空压机的回油口与热能机的出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管,该热能机的进水口连接有供外部自来水进入的进水管,该热能机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箱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该循环水箱的出水口与宿舍水箱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该第二油管、第一水管和循环水箱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循环水箱内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该第二水管上设置有送水泵,该进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比例阀,该电动比例阀、送水泵、热能机、水位传感器以及各温度传感器均连接DDC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位传感器为高中低式开关量水位传感器或者水银式压力水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电动比例阀、送水泵、热能机、水位传感器以及各温度传感器均连接DDC控制器,可根据各温度传感器作为信号反馈输入,经DDC控制器处理,输出执行信号控制电动比例阀开度,以保证热能机出水的恒温控制,使得用水容易,并对空压机的热量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使得电动比例阀与空压机联锁,即电动比例阀未开启,空压机冷却方式不切换,并设置油温下降在某一温度,才停止原冷却系统,可采用原油温和电动比例阀信号双重保护。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空压机 20、热能机
30、循环水箱 40、宿舍水箱
50、DDC控制器 101、第一油管
102、第二油管 103、进水管
104、第一水管 105、第二水管
106、温度传感器 107、水位传感器
108、送水泵 109、电动比例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空压机10、热能机20、循环水箱30、宿舍水箱40以及DDC控制器50。
其中,该空压机10的出油口与热能机20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管101,该空压机10的回油口与热能机20的出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管102。
该热能机20用于将高温油液的热量传递到自来水中,该热能机20的进水口连接有供外部自来水进入的进水管103,该热能机20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箱30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104,该循环水箱30的出水口与宿舍水箱40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荣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荣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立体声缝隙式传声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