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及其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6823.X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4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昭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涵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6;F21V17/1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孟纲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及其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组装效率的照明装置及其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白炽灯泡或是钨丝灯泡的结构示意图,其亦为美国专利第3784867号公告号所揭露的灯泡结构图。灯泡结构1包括发光元件11、接触钉12、套筒13以及导电压缩弹簧14,且发光元件11的一端固定于套筒13内,并具有第一电性接脚111以及第二电性接脚112;其中,套筒13是用以容置导电压缩弹簧14以及至少部分接触钉12,并可供接触钉12活动于套筒13内,且套筒13的一端还具有一孔洞131供至少部分接触钉12伸出。
又,导电压缩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性接脚111以及接触钉12,而发光元件11的第二电性接脚112的一端则暴露于套筒13外,并电性连接于套筒13侧边的电性凸缘132。其中,当灯泡结构1组装于一与外部电源相接的电性灯座(图中未标示)时,灯泡结构1的接触钉12以及电性凸缘132会分别接触于电性灯座的二电极部以达成电性导通,使得外部电源的电能能够经由第一电性接脚111以及第二电性接脚112而传输至发光元件11,进而驱动发光元件11提供照明光线。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导电压缩弹簧14可提供弹性力予接触钉12,以推动接触钉12往套筒13的孔洞131外移动,故当灯泡结构1组装于电性灯座时,接触钉12可与电性灯座的电极部保持接触,由此可知,现有灯泡结构1是藉由将压缩弹簧14连接于发光元件11与接触钉12之间的技术手段来克服过去因组装时接触不良而导致灯泡结构1无法发光的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近年来已取代传统白炽灯泡或钨丝灯泡,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节能省电与优势,故举凡显示器、家电装置、车用电子组件、照明灯具…等皆是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畴。举例来说,当用照明灯具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时,就能带来暖灯时间快、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省电、耐震、污染程度低、高可靠度与适合量产等多项优点。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LED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亦为中国专利第CN201628118号公告号所揭露的LED灯具结构图。LED灯具2包括电性灯头21、灯泡壳22、多个发光二极管23、T型固定板24以及导线25,且电性灯头21包括压缩弹簧211以及接触钉212;其中,该些发光二极管23是设置于T型固定板24上,一般来说T型固定板24为电路板,以于被供电时能将电能传输至该些发光二极管23;再者,T型固定板24是透过导线25而电性连接于接触钉212,故当电性灯头21组装于一与外部电源相接的电性灯座(图中未标示)时,T型固定板24可获得来自于外部电源的电能,进而驱动发光二极管23提供照明光线。补充说明的是,该LED灯具2亦是藉由压缩弹簧211给予接触钉212弹性力的方式而推动接触钉212向外移动,进而使接触钉212与电性灯座的电极部保持接触。
然而,生产线上LED灯具2的组装过程是相当繁琐的,因其需特别将导线25的两端分别焊接于T型固定板24(电路板)以及接触钉212上,才能够使T型固定板24(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接触钉212,但如此的作法不但耗费生产工时,亦消耗产线人力,实在不符合经济与效率的考虑。故,现有的LED灯具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提升组装效率的照明装置及其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驱动结构,用以驱动一照明装置中的至少一发光元件输出多条光束,且该照明装置具有用以容置该驱动结构且供一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该驱动结构的一电性灯头,该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路板以及弹性元件,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且该驱动电路板具有第一电性接脚以及第二电性接脚;该弹性元件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其中,该电性灯头具有第一电极部以及第二电极部,且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接触于该第一电极部以及该第一电性接脚,而该第二电性接脚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极部。
较佳地,该第一电极部位于该电性灯头的底部,而该第二电极部位于该电性灯头的侧缘,抑或是该第二电极部位于该电性灯头的底部,而该第一电极部位于该电性灯头的侧缘;其中,该电性灯头还具有绝缘部,该绝缘部设置于该第一电极部与该第二电极部之间。
较佳地,所述照明装置的驱动结构还包括另一弹性元件,该另一弹性元件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该另一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极部以及该第二电性接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涵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涵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8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散热筒灯
- 下一篇:一种抛弃式LED单元模组